細節
蕭勤
滲透之八
壓克力 畫布
1974年作
簽名:Hsiao 勤
印章:HSIAO
來源
比利時 私人收藏

榮譽呈獻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蕭勤1935年出生於上海名門,父親為中國現代音樂之父蕭友梅。如挪威藝術家孟克(1863-1944)的經歷一般,蕭勤的童年、青年和暮年都遭遇了接連的不幸。不過這一切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更加促使蕭勤用藝術語言去叩問生命的意義。 回看蕭勤的創作,貫穿蕭勤全部作品的核心,是他在異國文化中主動融合東方宗教與哲學的智慧,讓藝術成為其信念,讓色彩成為其語言的結果。 對色彩的獨特理解與運用是蕭勤作品重要的特徵。蕭勤早在1951年便跟隨朱德群先生、「臺灣現代藝術之父」李仲生先生進行學習,並開始接觸現代繪畫的觀點。在李先生的引導下,天性對色彩情有獨鍾的蕭勤從野獸派著手,著重於構圖與色彩的研究。蕭勤說:「李先生的教學,對我日後創作有了決定性的影響。」 蕭勤於1956年獲西班牙政府獎學金赴歐留學,先後旅居於巴賽隆納、米蘭、紐約、巴黎、倫敦、德國等地進行創作。其中始於1967年在紐約的生活經歷,為蕭勤的繪畫語言開啟了壓克力平塗的表現世界。1974年創作的《滲透之六》(Lot 276)和《滲透之八》(Lot 275)便是這一時期典型的作品。1973至74年間重拾禪學研究的蕭勤,對生命、對繪畫有了深刻的體會。畫面中極簡風格的引入,巧妙地融合了圖形的尖銳和色彩的衝撞,凝練了畫面的矛盾。作品中簡單、緊湊、不對稱的佈局將美的定義提煉、昇華,以直接和質樸的表現形式融會了東方禪道的意境。(《蕭勤 1954-2004-歸源之旅》,廣東美術館,第14頁) 古稀之年,繪畫正是蕭勤傳奇人生最好的表達。在2002年創作的《慧星之十二》(Lot 274),不難看出藝術家「回歸真我」的身影。彗星劃過長空,在無限宇宙中遊歷,肉眼前幾秒的燦爛,是宇宙的空寂,還是夜空中的璀璨?繁華過後,一切表象的強求,都顯得如此渺小。 「對我來說,作畫這件事的第一重要性,並非『作畫』,而是透過作畫來對自己的人生始源的探討,人生經歷的記錄及感受,和人生展望的發揮。」 —蕭勤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