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 CHUNYA
德國 私人收藏
周春芽

碼頭

細節
周春芽
碼頭
油彩 紙本
1978年作
簽名:Zhou Chunya
來源
現藏者直接購自藝術家本人

榮譽呈獻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周春芽以其融合中西、與眾不同的個人表達模式,一舉成為中國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當代畫家之一。周春芽1955年生於重慶,屬於後毛澤東時代的畫家,這一代畫家的作品立足於中國傳統和西方藝術實踐的個人性對話。周春芽將西方藝術中表現性的色彩運用手法和筆觸與傳統中國繪畫元素相結合,為后毛澤東時代的美學傳統帶來了獨一無二的新方法。周春芽的繪畫技巧與他高度個人化的表現主義模式相結合,反映了藝術家超越文化界限,追求繪畫風格和主題選擇自由的願望,而這正是他藝術感受的中心。 1981年,還在四川美術學院學習期間,周春芽和張曉剛受同學之邀,去了中國四川的阿壩草原。草原,刹那間以其迷人多彩、廣闊和悠遠,讓年輕的藝術家縈懷難忘。之後不久,與向繁榮的沿海省份進軍的同學們背道而馳,周春芽又遠行西藏,讓自己進一步沉浸在中國最荒無人煙的邊遠地帶。他決定與當地藏民生活在一起,去探索藏族生活的田園牧歌場景。這一切激發他畫了一系列藏民遊牧生活的作品《藏族新一代》,作品中他將自然主題與精神性相聯繫。他日後回憶道:「那時候,我只想描繪生活。因為這樣做的時候,我就在面對即刻的有生命的自然。這讓我的藝術表達和我的激情融為一體。」 1982年大學畢業後,周春芽更加偏離了中國的學院現實主義,他渴望更深地理解他在大草原發現的人類的形態和精神。在1983年給張曉剛的一封信中,周春芽寫道:「這些日子,我非常喜歡用激動不安的情緒來主宰畫面,我也非常熱衷於用強烈的陽光穿透成都多霧的天氣。我離開草原的時候,很多圖像都從記憶中消褪,但是草原那種醒目的、戲劇性的色彩,以及藏民在家中溫暖單純的畫面,卻揮之不去。」周春芽會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他在大草原上找到的主題和意象,他為他深刻的個人化寓言式的風格發展出了一套視覺語言,深思熟慮地顛覆了他所繼承的中國學院訓練的美學模式。 從1986年到1988年,周春芽在德國卡塞爾美術學院學習,這一經歷進一步影響了他獨一無二的融匯中西的嘗試。這裡展出的收藏,正是來自周春芽作為一個藝術家成長和發展的重要階段,從他學生時代最早的實驗性創作,到他1990年後的作品中呼之欲出的表現主義風格。從藏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周春芽沉浸於對印象主義、立體主義,尤其是他為之共鳴的德國新表現主義的學習。很快,周春芽開始以強烈陰鬱的冥想式大膽筆觸作畫。這些嶄新的抽象形式反映了周春芽對他的中國文化及美學傳統,還有他留學西方獲得的技術和經驗的深沉思考。從這批德國私人收藏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看見周春芽通過運動和姿態來進行表達的观点,還有他表現人體形式和精神的深刻而浪漫的手法。這些創作於20世紀80年代晚期到90年代早期的作品,不僅追溯了周春芽早期的風格實驗,而且還展示了將藝術家引領到下一世紀的藝術方向。像《面具》、《雨中歸途》和《人像》這樣的作品,在讓人想起中國文人畫的氣韻、神秘主義和含蓄情調之時,還展示出周春芽對於單色調的運用,以及他逐步通往抽象藝術的進程。他採用了一系列象徵性手法,例如線性抽象、混沌色彩,並且將這一切都約束在有著一種柔軟皴擦的類似於中國畫筆觸的象徵形式中。這些作品展現了一種新的個人化中國表現主義風格,同時也展現了一種人與自然關係的觀念。正是這一觀念引發了他的草原生活印象。貫穿於周春芽作品中的獨特的草原環境和圖像,正如我們在《馬》和《山》中可以發現的,說明了精神上離群索居的文人情懷即使在當代的語境中,也能夠無拘無束自由徜徉。這些作品也為周春芽日後結成碩果的《綠狗系列》的自畫像形式的象徵主義探索奠定了基礎。這些想法,與中國繪畫中的哲學相呼應,與周春芽表達其內心世界的持久的訴求相共鳴。在《昔日藏人屋舍》那樣的作品中,周春芽不斷重溫他學生時代的感受,但是,從他與眾不同的筆觸、線條和強烈的色彩運用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畫摒棄了對傳統再現的有意識的努力。取而代之的是,這件作品轉向了繪畫的純粹性,畫面以強烈而厚重的筆觸來暗示起伏的山崗和當地的鄉村民居,畫面場景和作畫技巧類似於中國古典山水畫的風格。 通過這些早期的作品,周春芽將迥異其趣的新表現主義元素與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墨戲相結合,以此展現他對兩種截然不同的美學和文化境界的不斷探索。立足於在他後來的《山石系列》(以及再後的《綠狗系列》)中可見的特定的中國圖像誌,周春芽的作品傳遞了他對於文化感受的表達,反映了傳統價值觀對當代藝術的影響。畫家以西方油畫的方法和技巧賦予其作品以歷史感和人文精神。1989年,周春芽回到中國,緊接著便是六四天安門示威遊行。很多中國藝術家來到北京,開始在他們的作品中運用反諷變形的個人化隱喻手法,來表現他們所處時代的重大的歷史和社會變革。對於周春芽而言,尋求文化和藝術發展的其他可能性,能夠補救他感受到的中國在加速現代化、全球化和經濟增長步伐中的方向迷失。周春芽發現,快速的現代化、全球化和經濟增長正使中國成為一個充滿政治和文化理想幻滅的荒漠。而他要追求的精神的美學,正是一種根植於中國當代文化身份的可再生的視覺語言,這種視覺語言不僅可以針對個人,也可以針對集體的經驗進行對話。周春芽說過:「我深深地受到中國傳統的影響。無論何時,這種影響都如影隨形」。這樣一種表現主義傾向始終不斷地保持在他的藝術發展中,他的繪畫反映了他在中西美學領域裡一分為二的創造性探索。

更多來自 亞洲當代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