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UYEN PHAN CHANH (1892-1984)
重要歐洲私人收藏
米糧小販

阮潘正

細節
阮潘正
米糧小販
水墨 水粉 絹布
1932年作
簽名:阮潘正;Phan Chanh
來源
Private Collection, Europe
展覽
Napoli, Italy, Seconda 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oloniale, 1934.

拍品專文

絹畫: 越南藝術的象徵 阮潘正的早期作品,被視為越南藝術的標誌,其著名創作包括:《遊戲》、《巫師》、《池邊洗菜》、《餵鳥的小 女孩》等,皆深受大眾認同且廣獲好評,在1931 至1932年間廣泛獲得發表,受到藏家箐睞,迅速成為越南繪畫的 代表。最近被再次發現的歐洲私人收藏品《米糧小販》(Lot 10),就是如此一幅創作於1932 年的早期作品。畫作在印度支那美術學院院長Victor Tardieu 的准許下,由畫家親自送至致力於將越南藝術家推廣至海外市場的巴黎組織AGINDO( 印度支那經濟發展局)。裝禎於Gadin 畫框( 因畫框製作者而得名) 的作品,仍保持其原始的狀態。畫框背面亦保留拿波里殖民展的相關標籤,畫作在1934 年作為該展展品並出價2000 法國法郎。阮潘正創作此畫作時年值四十歲,此時他剛從印度支那美術學院畢業兩年。在1925 至1930 年間,他作為年紀最大的學生,在該學院首屆班級完成了學業。事實上,在此級中,他的同學( 黎譜等人) 年齡只及他的一半,這令他們之間存在著代溝。雖然年輕一代有許多藝術家設法前往當時的世界藝術中心- 法國巴黎,開拓藝術生涯,但阮仍留在越南國內,專注於以越南及其人民和景色為題的藝術創作。阮潘正於1892 年7 月21 日出生在越南中部河靜省的Trung Tiet,他所受教育來自於其父親,一位儒家學者。他年僅七歲時父親去世,他幫助母親在市場上出售自己的畫作,亦將收到的相片畫成圖畫。後來他教習中文寫作,並於1922 年進入順化教育學院學習。1923 年畢業後,他開始在越南中部的順化東巴小學教書。在印度支那美術學院錄取的第一屆學生中,他是唯一一名來自越南中部地區的報名學生。早在1928 年,阮設計的一枚郵票成為法屬印度支那的第一枚郵票。同時,他在Victor Tardieu 和Nam Son 的支持下,對絹畫產生了興趣。絹畫的主要技術挑戰 在於,用粉彩和水墨在覆於厚紙上的縐紗絲絹上畫下第一筆後,即無法再修改。此技法以及用於漆器的技法,乃越南畫家為世界藝術作出的兩大貢獻。因此,絹畫成為越南藝術的象徵,而阮潘正則是最知名的從業者之一。 永恆的優雅: 《米糧小販》 《米糧小販》完美地展現畫家的天賦,描繪出簡單卻令人回味的平凡小商販印象,或是越南生活中同樣永不消逝的時光。阮潘正曾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黎明時分外出作畫,我常沿著河流和運河步行。有一次,我經過一個正在水邊洗菜的女孩。她的白襯衫和黑長褲在晨霧中若隱若現。這一幕有如夢境,極美。我總是喜歡朦朧、夢幻而詩意的場景。」 這幾句話完整地說明了畫家的繪畫主題。除了繪畫主題的特殊性以外,阮潘正還運用了個人的風格,即強烈而厚重的色塊,例如小販的帽子和她的大籃子,沒有多餘的裝飾,風格接近越南傳統而流行的木版畫。畫家採用柔和的棕色水彩,再以墨筆優雅地勾勒出人物帽子和褲子的線條,構畫了一個三角形與圓形組合的巧妙幾何形狀,令畫中的色彩、線條和渲染達到了和諧。畫出凳子的腳和用來裝沉重的米袋,則解構了畫中的垂直和水平空間維度。從雅緻的中文題詞質感,以及畫作在畫框中相對較低的位置安排來看,阮潘正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1933 年之後,阮潘正回到了家鄉所在的省份,但他開始親自推廣自己的作品,選擇同時在河內不動產銀行和SADEAI( 安南藝術與工業促進協會) 展出。1945 年,阮潘正擔任河靜省民族文化拯救協會執行委員,在那裡他投入了為獨立而戰的事業。他的歷程,是他這一代的藝術家與其他文化工作者的寫照。在那幾年裡,他繪製宣傳和運動海報,創作的意象和表達內容與永恆的經典絹畫大相逕庭。當他於1984 年在河內去世時,他為越南的藝術遺產作出的貢獻得到應有的認可,獲得了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追贈的最高 獎章「胡志明文學與藝術獎」。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