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 YIFEI
陳逸飛

水鄉系列 (蘇州)

細節
陳逸飛
水鄉系列 (蘇州)
油彩 畫布
1986年作
簽名:Chen Yifei
來源
來源 美國 私人收藏 2006年11月26日 佳士得香港 編號 186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拍品專文

陳逸飛的藝術突破了中國寫實半個世紀以來以蘇俄社會寫實主義為基礎的概念、風格,在全球藝術互動的趨勢下,過濾了始於1960年代末的美國「攝影寫實主義」,結合當代視覺藝術概念,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隨,成功把中國寫實主義展示在國際舞台。「攝影寫實主義」中討論具像繪畫和攝影之間的關係為在紐約深造的陳逸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陳逸飛在攝影寫實主義上開闢了新的路向,加入了中國傳統藝術講求意境的元素,結合攝影技巧中對焦、變焦、光線處理、沙龍等技巧,通過中國江南水鄉獨特的煙雨氤氳的環境來表達,創作出「蘇州水鄉系列」,為寫實藝術注入了時代的精神,為中國寫實繪畫加添了唯美的概念。1984年美國《紐約時報》與《藝術新聞》雜誌把陳逸飛的藝術風格評為「浪漫寫實主義」。可見,陳逸飛作品蘊含濃厚的內在情感,深刻打動、震懾觀者的內心。 「水鄉系列」始於1982年。這年夏天,陳氏赴歐遊歷,秋天回祖國,赴江南水鄉搜集素材,重返紐約後便潛心創作第一批「水鄉系列」作品,並於1983年、1984年及1985年,在紐約哈默畫廊、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康涅狄格州新英倫現代藝術中心公開展出。1984年美國《紐約時報》與《藝術新聞》雜誌更把陳逸飛的藝術風格評為「浪漫寫實主義」,《水鄉系列》由此開始在美國產生迴響。 《晚歸:夕陽中的蘇州》(Lot 3366)帶給觀眾並非陰柔嫵媚的江南景色,卻有一種山中寺院散發出的靈性。陳逸飛運用精細的厚彩磨砂技巧,以細緻的筆觸描繪江南水鄉黑瓦白牆小屋,捕捉了朝露洗滌過後的屋瓦,呈現出黑暗過後,光明來臨,新的一天象徵新的希望的正面訊息。描繪一女子經過階梯的背影,一步一步向上走,進一步呼應了藝術家的訊息。此外,陳逸飛把畫面切割得優美動人,把街道旁懷舊的石屋複雜的結構化繁為簡,以簡單的直線、斜線表現屋頂、牆身、階梯、別具匠心的構圖,呈現線條的美感。柔和的線條結合低沉的色調帶給人不單是深刻的視覺效果,更能打動人心,洗滌心靈,讓人陶醉在一刻的寧靜中。此作曾於1983年參與紐約漢默畫廊及康涅狄格州新英倫現代藝術中心舉辦之展覽。 《蘇州水鄉》(Lot 3365)屬於「水鄉系列」前期創作,原藏家為美國著名演員Maureen Paula O'Sullivan女士。藝術家以縱向分割畫面,捕陳出水道和兩旁連綿的黑瓦白牆屋舍。觀眾的視線從近景,經過河道推延至遠景,層層疊疊的色塊又產生西方抽象藝術中建築主義的簡約美感(圖1)。水鄉被泛黃的光線籠罩,表現出把黃昏時分水和空氣折射的複雜光線,予人一種餘悸猶存的動人氣氛,象徵了跨越時空,美好、和諧能永恆常存,呼應了陳逸飛對於永恆的美、真摯的情感的追求,以畫作傳遞雙手不能觸摸,只有透過內心才能體會的「真實」感受。 《水鄉系列(蘇州)》(Lot 3364)中,陳逸飛延續了十九世紀英國前拉斐爾畫派提倡忠於自然光線的法則,把光線化成藝術表現的語言,表達風景所蘊含的情感。陳逸飛對光線進行仔細的觀察、分析,不論是在自然環境中的變化,或是照相機功能營造的光線效果,他瞭解光,掌握光,運用光,把這複雜、抽象而又充滿感染力的元素凸顯在油畫中,成為一幅幅有光學說服力的現實幻象。泛藍色的光線籠罩清晨時分的水鄉,陳逸飛運用厚彩磨砂技巧描繪朦朧的光線,呈現江南獨有的濕潤、煙雨氤氳的浪漫氛圍。陳氏企圖捕捉瞬間幻變的光影和自然變化,此霧裡看花的畫面儼如里希特為質疑油畫不能全面傳達真相所創作的模糊影像(圖2),隱喻了寫實繪畫只不過有限度地傳遞真實。平靜如鏡的河面,船夫牚著小艇也不敢妄然驚動,賦予了作品有一種靈性,一種恬靜。可見,陳逸飛持守寫實的信念,與時並進,成功為傳統寫實油畫加添活潑的表現力,打動當代世界中不同文化背景的觀者。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