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 MAN FONG
印尼著名家族收藏
李曼峰

峇里生活

細節
李曼峰
峇里生活
油彩 木板
1962-1964年作
簽名:曼峰
來源
現藏家直接向藝術家訂製所得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峇里生活》是市場上現存屬於李曼峰的其中一幅最不朽之作,可說是市場有史以來描繪峇里島生活的最重要作品。這是一幅對峇里島社區生活的全景描繪的圖畫,農業、社會和祭祀生活密切交織在一起,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這全都表現在他們的儀式和禮儀之中,大大不同於我們所知的現代都市生活。李曼峰曾在巴達維亞(雅加達)和新加坡居住過一段相當長時間,但卻從未在峇里島長期停留,儘管如此,他與許多來自東南亞和其他地區的藝術家一樣,深深地陶醉於峇里島的生活與文化方式。 宗教和儀式是峇里島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佔據了大多數峇里島人的生活。與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尼人不同,峇里島有超過 90%的人口信奉峇里印度教。寺廟、食物和鮮花祭品、香燭和手工藝畫像都是島上信仰的象徵。峇里島的生活是大家共有的,重要的決定都由村落組織決定,農業甚至藝術創作。班嘉(banjar)是峇里島所有村鎮都能夠見到的一種公眾組織,號召村鎮居民能參與決定社區公共事務。班嘉負責安排所有的鄉村節日、結婚儀式和火化葬禮,以及各種形式的社區服務。大多數村莊都至少有一個班嘉,所有男性必須在結婚時加入。班嘉平均擁有50至100個成員,每個班嘉都有自己的集會場所,稱為巴雷班嘉(意為亭子),除了用於定期會議之外,這裡也是本地加麥蘭管弦樂隊和戲劇團體練習和演出的地方。 《峇里生活》展現了一個班嘉儀式準備時鼓舞人心和浪漫的畫面。李曼峰對峇里島生活的生動描繪從左側開始,神話傳說中村莊的守護神巴龍正在由老態龍鍾的男村長(大概也是最有智慧的)照顧著。畫面中的巴龍是一隻巴龍凱特,源於印度教傳統。巴龍凱特面上戴上精心製作的面具,彷彿是中國獅子面具的遠房親戚。牠有著以人的頭髮製成的鬍子,鬍子被認為是面具中最具能量的部分。李曼峰用老人的鬍鬚呼應巴龍的鬍子。在巴龍的守護下,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正在喂哺小豬、家禽和小雞,一條狗在旁邊休憩,畫面和諧平和。大家在畫面中央正在籌備一個即將舉行的儀式,祭品包括鮮艷的水果和甜品,全部取自峇里島的森林和農場,是大自然的禮物。它們被細心包裹,而且堆疊成一層層,非常優美,然後送往儀式舉行的地方。一群峇里島美女負責準備這些祭品,島上人民相信這些祭品會重新喚醒大地,並在善良與邪惡之間獲得平衡,保持世界的和諧。 與此同時,男人們正在田間埋頭苦幹,其中一位描繪得特別英勇、昂首挺立,右手揮舞著鋤頭,確保能使他的班嘉豐衣足食。畫面最前方盛開的鮮花和灌木,左側形態美妙的懸垂榕樹,以及右側廣闊的華麗蕉葉,都展示出富庶而豐裕的班嘉社區。中間的一根峇里柱高高升起,衝出畫面之外 – 這是文化保育的表徵,代表班嘉生活和文化的持續蓬勃發展。李曼峰利用《峇里生活》這幅作品實現了對峇里島班嘉最標準和最完整的描繪,藝術家對守護神巴龍的描述極為罕見,精心策劃的構圖將不同時代的人物生活,甚至動物都詮釋得淋漓盡致,顯示了班嘉生活與文化傳統充分受到峇里島居民保護。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