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 Guangyi (B. 1956)
王廣義

大批判系列︰可口可樂

細節
王廣義
大批判系列︰可口可樂
油彩 畫布
2004年作
簽名︰Wang Guang Yi; 王廣義
來源
中國 北京 奧拉里奧畫郎 Phillips de Pury 2007年5月17日 編號74 現藏者購於上述拍賣
出版
Arario Seoul, Wang Guangyi, Seoul, Korea, 2006 (illustrated, unpaged)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王廣義是一位著名的藝術家、藝術評論家和知識份子,一直致力促進中國藝術和文化的發展。他的藝術作品被歸類為政治波普風格,他引用了1960年代後期和1970年代中國政府宣傳海報的格式,以文革時期共產宣傳意識形態,結合美國商業廣告形式,發展出一種類似美國波普藝術的獨特語言。他在單調的原色背景下誇張地勾勒出各種人物,並在個別作品配合不同的流行國際品牌。 政治波普的藝術語言與西方同類型創作大同小異,消費文化的意象是對虛偽社會和政治的批判,並諷刺和揭露了商業社會中的偽善文化。王廣義的藝術並置了消費資本主義和當代中國共產主義這兩個對立的制度:他通過將革命性圖像與消費者標誌並列,強調中國過去的政治掛帥與現今極端商業化之間的衝突。在風格上,他融合了中國宣傳藝術美學與美國通俗文化的感性色彩。 王廣義習慣不斷重拾和改造原來的主題,他解釋說:「從概念上來講,重回原始表達的過程意味著我回歸到那些早期教育體驗的意識形態和世界觀,並推而廣之到最初傳授給我的形式問題與看法。事實上可以這麼說,我現在做的所有工作都與回到原本的想法有關,並將所有東西都煉淨至精華狀態。過去,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但現在我要遵循自己成長發展的軌跡。我意識到,這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種做法表明了辯證馬克思主義對他創作的深層次影響,即不斷重複強調政治權力圖像。 在拍品《大批判系列:可口可樂》(Lot 68)中,王廣義描繪了一組滿懷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工農兵,他們高舉手臂、拿著武器、目光朝向遙遠的烏托邦地平線。人物的姿勢受到大規模製作的宣傳品和弘揚民族理想的公共雕塑所啟發。英勇的自我犧牲精神是一種在今天依然十分重要的價值觀。紅色背景象徵著文革時期的紅寶書,結合星星、齒輪和釘子,代表了無處不在的共產主義。將消費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圖像並列,是作者評價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傳承,同時抨擊不顧放棄理想來換取物質利益的消費主義文化的一種方式。類似對文化和消費的批評在概念藝術家芭芭拉.克魯格和約翰.巴爾代薩里的作品中也可明顯看到。 《大批判系列》的一個典型主題是畫布上的序號。文革期間(1966-1976年)用於大眾消費的任何圖像都需要兩個許可:一是製作許可,另一個是發佈許可。這些數位展現了那些年裡對創意產品的極端限制和審查。西方廣告標識「可口可樂」特別適合強調作者對中國獨特歷史和經濟變化的複雜回應。革命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現在正面臨著西方商業化膚淺品牌的衝擊。王廣義解釋說:「在我看來,我在《大批判系列》中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是西方文化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之間的思想抗衡。這種對立更多地涉及到文化研究上的問題,而不光是藝術本身。」(摘自香港東八時區出版社的《王廣義》,2002年,第28頁)。王廣義用兩個完全不同的視覺詞彙表達了他對當代中國事務的諷刺與批判,以及對充滿激情和理想化信念的過去的緬懷。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