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趙無極
14.09.50
油彩 畫布 裱於紙板
1950年作
款識:無極ZAO A Lanlan pour son anniversaire (右下)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儘管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巴黎前衞的藝術氛圍依舊叫世界各地的年輕藝術家趨之若鶩。1945年戰後的巴黎藝術圈容納多元的民族,來自蘇聯、葡萄芽、美國、中國等藝術家豐富了戰後的巴黎畫壇。當時巴黎畫派的年輕藝術家重新發現奠基於一種新的自由與情感的形式而反對幾何抽象,開始發展一種著重投射情感的抒情抽象藝術(Abstraction Lyrique),以至後來的不定形藝術(Art Informel)。而這個藝術風潮更成了趙無極發展抽象藝術的關鍵。 中國藝術家趙無極於1948年4月1日和第一任夫人謝景蘭抵達巴黎。趙無極曾憶述初抵巴黎時投入大量時間鑽研繪畫中物與物之間的空間關係 (pictorial space)。到了1949-1950年更出現繪畫形式上突破。1949年,趙氏對物像的描寫出現了第一步的抽象簡化,以純缐條表現物象的繪畫。1950年創作之小幅作品<14.09.50>(Lot 113) 更記錄了趙無極嘗試以符號表現大自然。過去描寫山中樹林,植物的枝節全都消失,過濾而得的便是原始的圓形、方形、三角形,或是以簡筆描繪成的物像。這些簡約的幾何形狀似是隨意散落,事實上是相互牽引,組織成一個充滿禪意的和階世界。物象被簡化的同時,畫面空間的佈局成了敘事的關鍵。情況 就如宋朝米芾<春山瑞松圖>、日本江戶時代仙厓義梵<圓形,三角形,方形>的構圖,只要位置輕微挪移,畫面的整體感覺便隨之而失。<14.09.50>體現了趙無極如何通過符號把有形的物像世界幻化成無形的精神層面,逐步實現他把了無止境的宇宙帶進繪畫的企圖。 在視覺畫面滲透精神層面和詩意想像,這是趙無極的特色和成就,和同樣融合中西、詩畫藝術的保羅.克利的想法一致。趙氏提及克利作品時曾讚揚:「小小的畫面因他善於營造空間而顯得遼闊無比,…… 他對中國繪畫的了解和喜愛是很明顯的,從這繪在多重空間的小小符號中,誕生了一個世界,令我目為之眩」。趙氏經營他的詩意世界除了符號在畫面的空間關係,顏色和著色技巧同樣是重要的元素。<14.09.50>中,藝術家在處理底層的背景時,刻意在油彩中加入更多的溶劑,著色時儘量撫平油彩,不留筆觸,形成一種水墨渲染的輕盈效果。高貴的寶石藍和翡翠綠是畫作的主色,令人聯想起藍晶石(Kyanite)和綠石榴石(Green Garnet)這些大自然長年累月孕育而成的色彩。早期研究趙無極的藝評家Claude Roy記錄了趙無極於1950年短暫逗留山中,回來後帶來一幅作品,就是以米白色、礦石色彩為主的作品。 可見,趙氏延續在杭州時從大自然尋找靈感的創作方式。在藝術家細塗的著色手法下,寶石藍和翡翠綠就像水彩滴進清澈的水中,逐漸薰染成不同色調的綠藍色。 作品的創作的日期<14.09.50>正正是趙無極第一任夫人謝景蘭29歲的生辰,是趙氏特意為謝景蘭創作的生日禮物,倍增了作品的涵義。尺幅雖小的畫面彷彿把大自然穿越時代孕育而成的珍貴寶石,以至整個宇宙長河包含其中,隱藏了趙無極對謝景蘭濃濃的愛意,二人的完滿的愛情好比擁有整個世界,散發浪漫的詩意。1935年,剛考進杭州藝專的趙無極於西湖邊結識謝景蘭,二人便開始相戀。1938年,謝景蘭進入杭州藝專音樂系就讀。1941年,二人在香港註冊結婚,其後育有一子。到了1948年2月,二人懷著熾熱的夢想,離開家鄉,遠赴巴黎追尋美麗新世界。在謝景蘭的扶持和激勵下,趙無極專注藝術發展,居巴黎一年便獲得克茲畫廊(Galerie Creuze)的垂青,二人共同經歷十五載難以言喻的感情盡收<14.09.50>之中。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