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這次拍賣的兩件女性人形雕塑作品令觀眾可以一窺草間彌生的幻想世界。《消失於無限之網的維納斯肖像》(Lot 426) 是將經典的雕塑通過前衛手法去表達誘惑、鮮明及催眠的狀態。《自我抹殺》(Lot 427) 猶如一個塑膠人形模特兒,當中隱藏着草間彌生孩童時代所害怕的形像。
在《消失於無限之網的維納斯肖像》中,草間彌生把象徵愛與美麗的維納斯雕塑以及整個背景,放置在她的招牌式的無限網絡之中,就是這片細密地交織出來圖案,使她早年在戰後藝術界迅速冒起。《自我抹殺》被有機圖案包圍之時,展現出來的人形模特兒就是在代表她自己。作品無論在視覺或質感上都是非常多元化,雕塑表現了草間彌生的雕刻工藝,以及她身體和精神上的充沛活力。被網住的分子散佈在整個表面,吸引著觀賞者去欣賞看雕塑的細節。
作為日本女性,草間彌生自小接觸過許多種日本傳統服飾的布料圖案,即是帶來無限之網的靈感來源,表現出她對複雜圖案設計的深入了解。草間彌生的神經質性格,使得《無限之網》系列作品成為她舒緩焦慮的良方,也同時表現她強烈的即興藝術感。於是,《無限之網》令她成功以一個日本女性藝術家的身份,擠身在以男性主導的西方戰後藝術圈中。當Stuart Preston寫道有關草間彌生1961年首次在紐約Stephen Radich 畫廊展出《無限之網》系列作品時,表示:「在這些作品中,顏料的質感調和程度實在令人難以置信,集中出現的圖案更是令人目瞪口呆 。」(節錄自草間彌生一書中S. Preston的訪談;F. Morris (ed.), exh. cat., Tate Modern, London, 2012, 第53頁)。
草間彌生花了不少心血來將作品逐一繪畫,她在闊大的畫面上,連小書字體的一點一劃也是親手寫出,體現了她進行藝術創作的精神狀態。事實上,她形容藝術創作既是表現出她沉迷的徵狀,又是治療她沉迷的良藥。她也視其作品為身心失調的藝術。在繪畫《無限之網》期間,草間彌生像靈魂出竅一樣,飄浮到她的自我世界裡,她所創作的網,成為了隔離她與現實的一道屏障。在同一情況下,塗滿了斑點的維納斯和人形雕塑模特兒被其周遭環境蒙蔽,被無限之網吞噬,一切場景都是在反映畫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