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當代新水墨運動藝術家認為書法筆墨本身所能展現的,不只是語義的意涵,還包括了美學的重要性。這些新時代的水墨家,善於展現筆墨的勁道、並透過其豐沛多樣的形式,從事深度的藝術尋探。觀念藝術家谷文達,自1980年代起,便開始創作他的「偽文字系列」。這些作品以各種描繪方式,崩解語言本身的語義與美學功能。在偽文字系列的《風雨》(Lot 22) 中,谷文達將大型且難以解讀的虛構文字,置於一個超現實的山水風景畫中。儘管這個偽文字,透過部分可辨識的字形圖像內容,能傳遞出部分語言或是文化的關連性,但除此之外,觀看者其實無法藉此真正一窺堂奧。
邱志杰同樣也透過書法筆墨來創作藝術作品。這個水墨視覺藝術家,同時也身兼藝評家、哲學家、社會史學家與藝術策展人。他的作品充滿挑釁,呈現的訊息則俐落清晰。儘管從未受過水墨傳統技法的訓練,他依舊以運筆用墨的方式來表達創意與自身想法。在《說文解字 - 手字部及雨字部》(Lot 23) 作品中,邱志杰透過重複書寫中文字的方式,來傳達藝術創作過程的無意義性。
當代新水墨運動的另一位重要藝術家,則是以抽象表現見長的楊詰蒼。楊詰蒼於1982年開始接觸道家思想,因此改變了他的世界觀與藝術的創作形式,進而使他揚棄了色彩與具象的藝術表現。《百層墨》(Lot 21) 便是他運用概念與極簡方式所創作的水墨作品。一層又一層的中國墨色,堆疊覆蓋在拼貼的紙上,透過層層黑墨隱隱散發的空茫,讓這幅作品更具深意。對此楊詰蒼曾表示:「創作的過程跟結果,本身就是一種冥想,一種自我完成。這些所反映出來、並且想要對觀看者所表達的,同樣也屬於冥想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