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1983 年出生的郝量,在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學習,於2009 年取得碩士學位。郝量一方面研習中國水墨畫與傳統工筆劃三礬五染的技法;另一方面受到西方巴羅克繪畫裝飾性的影響,在傳統的視覺語言上演繹出橫貫東西的哲學思考。
因為少年時對古籍和古代文學中志怪小說的熱愛,郝量的創作是將“知識考古”的理念融入到繪畫創作中。在細膩描繪花鳥等景物的同時,進行著童話般的敘事,充斥著對生與死的這一普世命題的思索。《隔河一界》(Lot 40) 是郝量早期的創作,從明代陳洪綬畫風( 圖1) 的筆墨趣味出發,將陳的構圖程式與寫生的自然物件之間的微妙關係仔細揣摩。白色頭髮的小男孩與一骷髏隔著花海相望,這是生與死,虛幻與現實的界限。南宋宮廷畫家李嵩的《骷髏幻戲圖》是郝量運用骷髏描繪死亡的靈感來源。有比例的截斷畫面可以看成是空間的縮進亦或者是隔絕觀者與畫面的視覺遊戲。這一靈感也許正如龐貝壁畫所創造的“幻覺”效果,一直為西方繪畫所沿用,直到超現實主義的馬格利特也始終樂此不疲。骷髏的下半身與男孩著同款的褲子,由此可以看出它是男孩自身的寫照,也許是他的未來,也許是他的夢境,也許是他對死亡的解讀。骷髏伸出左手仿佛在召喚著花海對岸的男孩,是發出死亡的邀請或者又是在告訴男孩:“我現在的樣子就是你以後的樣子,你現在的樣子也是我曾經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