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趙無極
荷蘭小鎮
油彩 畫布
1952年作
款識:無極 ZAO (右下);petite ville Hollandaise juillet 1952 (畫背)
來源
法國 巴黎 皮爾.洛布畫廊 現藏者之家屬購自上述畫廊 法國 私人收藏
展覽
1952年「趙無極」漢諾威畫廊 倫敦 英國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1950年代初,是趙無極繪畫成形及探索的早期,那時,一股不可撼動的意念在他腦中醞釀、盤縈著,《荷蘭小鎮》(Lot 5)創作於1952年,帶領著觀者回溯一切的初始,一同感受這一段趙無極在年少時執著、真摯又浪漫的藝術探險。藝術家在歐洲四處遊歷,造訪了義大利、西班牙及荷蘭等地,教堂裡的壁畫,或是城市的建築景觀,深深吸引著他,也為其構思畫作的空間調度上,帶來極多的靈感。自1951年起,在詩人朋友亨利.米修的引薦下,趙無極結識了當時甚具影響力的畫商皮耶.婁艾柏,展開將近六年的合作關係,這幅的早期之作,即來自於婁艾柏畫廊,於歐洲私人收藏中代代相傳至今,價值尤顯珍貴。 懸浮記憶中的城市風景 趙無極早年作品朦朧的摸索中,具象的形繪,在似露還掩的線條中隱約可見,卻用一種極富詩意的姿態,傾訴著他遨遊在宇宙與塵世間的冥思與想像。13世紀義大利繪畫大師奇馬布埃處理空間的方式,向來為趙無極所景仰。聖弗蘭切斯克教堂所收藏的《耶穌受難於十字架》(圖1)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到奇馬布埃將耶穌與聖者、天使們騰躍在十分簡潔的淺藍色背景之上,在此或能將其與趙無極在本作中的空間處理,視為跨越古今的參照。 《荷蘭小鎮》裡,依稀可見的線條,勾勒著船桅及航行者,隱約地浮動在茫茫的蔚藍海灣,淺淺的赤褐色,暈染抹入畫面的中央及上方角落處,與湛藍的穹蒼與海灣在交際處交互覆蓋,層疊出豐盈的層次。趙無極在小小的場域中,單純地透過兩個主要色調,擦撞出一種貫越古今而若似史詩般的陳跡感(圖2),為畫面營造了一種神話式的想像空間。 海天一際的詩意奇境 趙無極於《荷蘭小鎮》中掌握物象,更講究佈置構圖的生動靈活。他將油彩稀釋,創造出類同於渲染手法的效果,在油彩的的暈滲間,繪出了時隱時現、晦明變幻的奇觀。他再以細膩卻隨興的線條處理,在似斷還連之間,如馬遠嶙峋蒼勁的顫筆鉤勒(圖3),傳神地描繪出船隻停泊於臨海小鎮的景觀。從構圖意念來看,藝術家更在此幅作品中,體現了中國山水畫移動視點的構圖特色,一個不設限休止點的視覺動向,增添了畫面無限生動的寫意和抒情。 細細咀嚼著《荷蘭小鎮》的細節,就好像在讀一首詩篇般,給予人自由的想像空間,其中有跡可循的依稀人跡與物象,則「蘊藏著生命的躍動……在和諧的整體中找到它的位置,每個人都能隨意地在其中漫遊、流連、呼吸,甚至在某一個點上顛躓」,這是趙無極讀了米修的詩後的感想,卻也巧妙地成為了觀看他1950年早期繪畫的絕佳註腳。從美學的觀點來看,藝術家在此探索現代繪畫的同時,亦沿承了唐朝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精神體現;若在進一步從傳統道家的哲學觀念來看,趙無極更在這幅畫中,具體呈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係以及「宇宙隱藏的深意」。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夜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