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李曼峰最先於1937年,年僅廿五歲時試驗東方風格油畫,之後在四十年代,他更全身投入,以東方元素入畫。是次兩幅作品《和平幸福》(Lot 29)及《捉家禽》(Lot 30)均於1948年成畫,為畫家重要的東方油畫時期之傑作。二戰後,李曼峰獲得米蘭獎學金遠赴荷蘭。之後,他在歐洲生活長達六年,造訪歐洲名城鄉村、繪畫油畫、精進擬真筆法,並增長可入畫之物象之認識。然而,印尼生活中的尋常事物景觀,才是李氏作品聞名所在,是次兩幅作品,即是以此為題材。李曼峰的作品大多色彩鮮艷、栩栩如生,即使畫面看來簡約,卻能表達出強烈情感。這兩幅作品表現了李氏對日常事物的純熟掌握,以及他以西洋顏料材質,透過東方色調來描繪東方及中國情思的高超技巧。
李曼峰的柔和筆觸使油畫乍看之下類似傳統水墨畫。畫作景深的營造,是東西方繪畫傳統及情思的調和,這點亦是畫家畢生所追求的極致。正正在四十年代,當畫家還在摸索之時,他在這方面的成就更顯重要。他吸收了國畫的思想、經營、線條,甚至還用上了印章。但畫家並沒以毛筆在宣紙上作畫,反而以油彩、畫布及纖維板為主要創作媒介,體現了不受單一藝術傳統所籠牢的現代繪畫特色。在這方面,李曼峰是一個進步中國畫家最好的象徵,他關注中國文化的深切影響,並有一個獨有的中國藝術世界視野滲透於其藝術之中,但同時又致力融會當代世界的情感。然而,與他同輩諸如徐悲鴻及林風眠等中國畫家不同,李曼峰揚棄了毛筆,以一個東方的風格去創作油畫。這點現在已被公認為李氏對中國繪畫的重要貢獻。
李曼峰《捉家禽》一作中的主人翁以寥寥幾筆構成極富表現力的寫真。為了營造中國水墨的柔和效果,李氏透過高超技巧以油彩表現出相同效果,予人輕巧率性的感覺。勞動,在畫作中頓成人畜之間相互照料之關係。主人翁誇張的長臂,既是驚人的優雅,亦是對勞動的完美理想呈現。農人看來享受勞動,他後方似為妻子的女人,則在餵家禽。她有著像主人翁一樣的長臂,吸引著觀者留意餵飼的行為。
《和平幸福》之獨特,在於它兼含了李曼峰經典作品的主要元素。此作筆法精確,充分表現了背後畫家之天賦、訓練及對融會中國美學之追求。同時亦顯示出畫家對荷蘭印象派的畫風之成熟掌握。與法國印象派不同,荷蘭畫家偏好使用深沉色調及堅持荷蘭繪畫傳統中的光影佈置。畫中白鴿的線條處理出色、以厚塗法處理的胸部更顯迫真。作品表現了李氏技巧之超凡及對題材的掌握,不單描繪出一群白鴿,更表現它們棲身的世界。在這世界中,沒有爭戰,只有和平寧靜,及對理想世界的期許。
對李曼峰來說,「藝術是沒有文字的文化精髓,僅以其筆觸超越時間、種族、語言直指人心」。《和平幸福》及《捉家禽》二作中寫真的白鴿及農人皆不只是李氏之幻想,而是印尼生活的一部份。李氏將之透過歐洲藝術的觀感及傳統中國水墨的風格和構圖化為藝術。在這方面,李氏繪畫出一個和諧寧靜,又動感洋溢,充滿深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