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岳敏君的作品十分幽默且辨識度極高,他以一種輕鬆有趣的手法探討了存在主義所關注的哲學問題和沉思冥想。從風馬牛不相及的笑佛形象和中國共產黨的宣傳海報中獲得靈感,岳敏君的自畫像被藝評家栗憲廷認為是「對現代中國精神空虛和荒誕鬧劇的自嘲。」他採用容易理解的普普藝術審美觀,運用卡通的誇張表現形式和圖解風格做渲染。岳敏君所描繪的一個個複製人物如歇斯底里般扭曲,一律有著粉色皮膚和瘋狂咧嘴的大笑。跟方力鈞與劉煒等一樣屬於玩世現實主義藝術家,他的藝術呈現了當代社會的荒誕。然而,仔細觀察嘲諷和自戀的表象之下,浮現的是淵博的信仰。他的藝術充分沉浸在歷史、宗教和文化的氛圍中。
大型作品《黑夜狂笑》(Lot 46)創作於1997年至1998年,畫中有一排十一個譏諷式的自我形象,他們都呈坐姿,手臂環抱腳踝,眼睛緊閉,咧嘴哈哈大笑,而背景是一片漆黑且有著不祥的徵兆,前景上則隱約可見稠雲。如此暗黑的環境,在岳敏君的作品中是十分罕見的,通常他都偏好將人物置於明亮的日間環境中。粉色臉孔和深色背景的對照使得《黑夜狂笑》這幅作品在視覺上尤為有衝擊力。大片色塊、平淡照明以及使觀者的親身融入都借鑒了普普藝術,以及西方廣告業和共產主義宣傳畫的視覺詞彙。畫中人物的構圖暗示著他們作為觀眾,正觀看一齣無形無象的舞台劇演出。人物露齒大笑的臉孔使得他們在黑夜中顯得有些愚蠢,引人聯想起莎士比亞對小丑的比喻。傳統意義上,小丑生來滑稽且聰慧,作為社會門外人,他們的荒唐質疑了位高權重者的智慧真相,也挑戰著社會傳統習俗。作為觀者,這些人物譏笑鎂光燈下的表演者,嘲諷他們的自負和愚昧。
這個笑容的藝術創作靈感源自藝術家渴望創造一種藝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獨特視角。與此同時,岳敏君也受到了同輩中國藝術家耿建翌一幅作品的啟發。這幅作品中帶笑的面孔極端到失去笑容本身的含義,呈現了全然相反的內涵(圖1)。對於藝術家而言,微笑或大笑已經不再是喜悅的表現,而是面對殘酷無望現實的一種機械反應。藝術家也觀察到貫穿中國歷史,「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有一些蘇聯風格的畫作和海報,展現人們開心大笑。」他繼而言之:「然後有意思的是你在海報中所見一切通常都與現實截然相反。」(圖2)岳敏君沉思片刻,繼續說:「一個笑容,不一定意味著喜悅;它可以代表其他的情感。」因此,《黑夜狂笑》中的笑容可以被解讀為無可奈何之舉,不得已嘲笑存在的荒謬。
岳敏君藝術作品的另一個重要元素是重複。這導致了兩個相互矛盾的結果;一方面他將自己的形象化為偶像,另一方面他又抹去了偶像的存在意義。他曾說過:「利用傳統繪畫和雕塑無止境地克隆自我形象是為了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偶像,如同當代電視和電影一樣。當一個偶像不斷出現…這需要巨大的力量…今天是偶像文化的時代。」通過對自身形象的不斷重複,藝術家將自己變成了一位偶像。這種手法引人聯想起安迪沃荷的自畫像(圖3)。他旨在反諷嘲笑這個盲目崇拜的社會,這個易於被批量生產圖像所操控的社會,無論這些圖像是共產主義時期的景象或是消費主義社會的大眾媒體。然後,偶像崇拜在本質上毫無意義,換而言之,我們當今社會所重視的不過是荒謬的過眼雲煙。
《黑夜狂笑》是一件充滿層次感的作品。作為小丑,歇斯底里的大笑和譏諷嘲弄的態度闡明了當今世界存在的荒謬。對於藝術家而言,笑容似乎是對於虛無感和無意義唯一的合理反應。通過看似簡單的大笑技巧,岳敏君發明了一個溝通方式,一個苦苦掙扎又具毀滅性的預言,隱隱孕育著世上前所未有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