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90年代初,深受西方表現主義影響的周春芽於德國深造歸來後,在尋找新的繪畫表達方式之過程中創作了《紫紅色的男人頭像》(自畫像),以反映個人內心與思想上的變化。此系列以褐色為背景的自畫像,延續了他留德素描中的嘗試,一反早期“藏民”系列中所強調的粗放人情味。藝術家以表現主義結合抽象的表達方式,讓觀者從感官和心靈上體會作品的內涵。
周春芽意圖表達的是一種內省的意識形態,而非具象的寫實。有別於寫實主義的表現方式,周春芽利用粗獷厚重的筆觸勾勒畫中人模糊不清的輪廓,和盧西恩‧佛洛伊德有意識地去模糊畫中主題相呼應。藝術家並不追求形似,卻尋求通過筆墨以準確表達狀態、情緒和一種虛無的態度,這種情緒的寫實更接近中國水墨畫中,南宋藝術家李唐所講求的“意”。背景那孤立、寂靜的褐色空間,透露出藝術家以一種不夾雜任何個人情緒的冷靜態度,去思考一些已知或未知的事物。紫紅色的油彩從縱橫交錯的肌理中透出,彷如藝術家內心豁然開朗時,散發出一股蓄勢待發的能量。
藝術家通過繪畫,從多種角度不斷對個人進行反思與考慮,而非把個人的思緒情感傳遞給觀者。 固中哲理與存在主義藝術家福特裡埃同樣通過對事物的抽象刻畫,從而進行個人內心的反思和強調自身的客觀真實性。 厚重油彩堆疊出的高浮肌理,賦予畫面雕塑般的量感。 利用松節油和顏料調和成的斑駁痕跡,所呈現出的每一條迂回紋路,都體現藝術家的思緒與情感,以及對社會或自身的深度思考。讓觀者以筆觸為線索,逐步揣摩畫家的內心世界。扭動繁密的筆觸,伴隨著起伏跌宕的形體節奏,呈現出如此富有立體感的肌理,猶如人在冥想過程中,因思考過度而暴發的青筋,或因千頭萬緒而無從宣洩的渾沌。
此自畫像系列中所呈現的不同姿勢,從仰首、俯首,到最後之正視,記錄了周春芽在思考中西方藝術差異之過程中,從敬仰、到思考,最終茅塞頓開的珍貴心路歷程。 亦啟發藝術家日後創作《石頭》、《綠狗》等標誌性系列之靈感,致力於結合中國水墨之筆法和油彩的特性,以表現畫布上雕塑般的質感與肌理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