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趙無極
25.05.62
油彩 畫布
1962年作
款識:无极ZAO (右下);Zao Wou-Ki 25.5.62 200 x 162 (畫背)
來源
美國 紐約 庫滋畫廊 美國 私人收藏 蘇富比紐約 1990年11月7號 編號154A 佳士得臺北 2001年10月14日 編號 36 佳士得香港 2008年五月24日 編號202 現藏者直接購自上述拍賣
出版
1978年《趙無極》尚.雷瑪利著 佛朗索瓦.馬克 文獻研究 巴塞隆納 西班牙 (圖版,第307圖,無頁數) 1986年《趙無極》尚.雷瑪利著 佛朗索瓦.馬克 文獻研究 巴塞隆納 西班牙 (圖版,第339圖,無頁數)
展覽
1962年 庫滋畫廊 紐約 美國 1969年 「趙無極回顧展」 當代美術館 蒙特利爾 魁北克 1969年 「趙無極回顧展」 魁北克美術館 魁北克 加拿大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李鑄晉和托馬斯‧勞頓在1967年《藝術雜誌》之《中國新風景畫》一文中提到「代表人物趙無極、曾佑和與張大千的共通處是…傳統風格的局限使他們已不能充分表達情感與展望,而需另尋途徑來呈現自身經歷,並通過試驗新的技法、媒介、時間空間概念及符號,從而融匯過去與現在,東方與西方。然而,在他們內心深處,卻時刻通過竭力永存文人畫最深刻的表達方式,將過往的夢與當下的期許綜合起來。」 以書入畫 結合墨法虛實 《25.05.62》(Lot 61) 創作於1962年,此時趙無極已到法國近20個春秋,1956年美國之行後他深度探索將中國傳統美學哲思和創作方式與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糅合。此件作品中心構圖隱約可見其1957年作品《北風》的影子,結合傳統書法與蘇拉吉和克萊因的寬筆,筆法時緩時疾,用色幹濕濃枯,並恰到好處營造飛白效果,刻畫出凜冽大風中顫抖的枝幹,讓人同時讀出龐德詩歌「濕漉漉的黑樹枝上花瓣數點」及王維「有風無雨,樹頭低壓」的意境。與此同時,趙用墨分五色的原則來駕馭黑色油彩,其筆法又深得石濤精髓,「於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決出生活,尺幅上換去毛骨,混沌裏放出光明。」趙無極對畫面的虛實平衡十分在意,此幅從中部爆發出波瀾壯闊的洶湧筆勢,而周遭尤其畫面前後方則塵埃落定平淡如水,達到視覺上的絕妙結合。對於這種動與靜,滿與空的畫面處理方式,趙甚至用音樂的思維來類比移情藝術創作,「休止符和聲響有著同樣的震撼力量」。 意在筆先 步跨古今東西 趙無極在畫大幅抒情抽象山水時,很少打草稿,而是在空白畫布前矗立許久,用心靈和思想去刺激驅動意象的萌發,從而使創作過程變成一種不間歇的即興發揮。 看似隨性實則胸有丘壑,正是王維在《山水論》起始所陳「凡畫山水,意在筆先」。在這張高達兩米畫作中,趙直式構圖,以不同色階的褐色為背景統合視覺的整體感,遠景大膽平鋪及稀疏縱筆,中景奇峰峭壁抑或崢嶸虬枝,前景幾道看似隨意卻煞費苦心的幹筆,采用高遠、深遠、平遠的構圖布局,創作出磅礴雄壯的山水。雖為抽象主義,卻足以步跨千古與郭熙、倪瓚等大師對話,心有靈犀,一脈相承。從另一方面看,趙無極在對空間明暗光影的把握及對自然界風雨雲氣等現象的瞬息捕捉上,與透納異曲同工。《25.5.62》堪稱趙無極將西方抽象主義與中國傳統書法及繪畫完美結合的經典代表佳作。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