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在藝壇活躍六十載的草間彌生,時至今日仍不斷革新風格,創作出一件件具標誌性的作品。當中更涵蓋了各種媒介,由繪畫、雕塑、電影、表演藝術到裝置都有,令人嘆為觀止。草間彌生的經典圓點及圖案是她的早期童年生活的寫照,亦是籠罩她的視覺幻象。藝術家曾提及︰「在我年幼時,有一次我走過一片田野,突然山上的天空變得明亮,我清楚地看到了正要畫的圖象在天空中出現,也看到我畫的紫羅蘭覆蓋了門窗,甚至我的身體。自此起我便學會自我封閉,並立即把浮現的想法轉移到畫布上。這是只有精神病患者才能體驗的幻覺。」於1977年,因為長期受這些幻覺纏繞,藝術家自願永久入住她曾住過的清和醫院。
大量而重複的圖案組成了《在日落的鯖魚天空 》(Lot502) 當中的枕頭。這些帶紅、藍、白的模糊形狀流暢綿密地與彼此交織,織造成一張搖曳具動感的羽絨被。黑暗的空間分散在各處,營造出層次感與深度。在黑間中浮現的、純粹的圖案,為畫面的視覺與質感更添變化。扭曲不定的形狀結合畫作的題目,給予我們無限的想像空間,像為觀眾上演了一場無窮無盡的魔術表演。草間沈迷作畫的過程,因為她能夠藉著作畫肆意進入她的內心世界。網狀的結構仿似一道面紗,是她將自己從現實分隔開來的一道咒語。
飽滿圓潤的《紅色南瓜》(Lot501)是草間彌生其中一項最經典以及最受人喜愛的命題。南瓜被視為她深切以及超現實的自傳,它裝飾著無數閃閃發光的圓點,並置於尤如晶片碎片的紅色背景,南瓜渾身充滿著迷幻的活力。如此強烈的視覺衝擊依賴藝術家對細節的注重,每一個精確的部分都是藝術家專注於藝術的有力證明。圖案互相交織,其迷人的節奏律動形成輕鬆可玩味的作品。草間彌生對黑點及馬賽克圖案的運用,是伴隨她一生的視覺幻象的縮影。因此,南瓜是進入她的魅幻、超現實視覺旅程的一道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