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北京電影學院的訓練使陳飛對電影充滿熱忱且充分了解,進而影響了他日後的繪畫題材和構圖。在社會議題受到關注的後八九藝術家當中,陳飛更傾向於探討當下的個人狀態;而在全球化及消費主義蔓延之下,陳飛的藝術表現也受到漫畫及動畫的影響。他透過暴力與性的符號,挑戰大眾對美感與道德的品味。他曾如此闡明其價值觀︰「我並不喜歡太美麗的東西,它們令我不安。我的部分畫作雖美,但我會隱藏一些陰險或邪惡的情節在裡面,這會令我覺得舒服一點」。陳飛相信有一群人喜歡「不那麼美」的事物,而這種美學取向往往比漂亮的東西更為歷久不衰。藉由他的作品,陳飛試圖以藝術震撼感官並激發情感。
陳飛透過《米高梅》(Lot 508)這件作品公開表明他是忠實的電影愛好者。他以頗具幽默感之方式挪用並修改美國有史以來最富魅力的米高梅電影製片廠標誌,以大口喘氣的吉娃娃頭像置換其代表性的獅吼像。這個深刻烙印於吾人腦海、曾經象徵魅力、能力與創造力的商標,經過陳飛的巧手被轉化為詼諧的模仿。這件作品顯示出陳飛持續挑戰好壞品味之分的特有逗趣手法。
在《我們都是木頭人︰體校學生(紅);宇航員;李小龍;及解剖人》(Lot 509)這件作品中,陳飛以木偶形式呈現存在於中國社會中的不同角色。這些木偶乃陳飛依據不同的中國人物形象或認同而創造,體現其民族主義情感。體校學生被賦予代表中國的紅色。宇航員的塗裝或許是回應中國首次載人太空任務。李小龍為中國首位電影巨星。而解剖人之角色功用則在於將所有人物串連起來。陳飛創造這件作品的第一個步驟即為對現成的木偶進行塗裝。其創作過程所蘊含的想法近似於達達主義的現成物,例如杜象在美術館展示的小便池。在此件作品中,作為現成物的木偶即為供陳飛揮灑創意的畫布。他巧妙地結合人偶與藝術,藉此交織出多重面向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