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仇德樹為中國實驗派藝術家,亦為中國當代水墨畫的倡導者。他早期於上海畫派學習所獲得的經驗使他能夠創作出獨特的「裂變」系列作品。仇德樹從風化斑駁的岩板獲得靈感,將這些複雜而又細緻的裂痕應用於他的創作。他利用宣紙的特性,首先將宣紙浸濕,接著用銳利的工具加以剪裁,創造出宣紙粗糙的邊緣紋理,並藉此暴露宣紙表面下的層次。這些暴露出來的層次隨著分裂與改變的過程不斷演化。過去三十年來,仇德樹的裂變作品從簡單構圖進化至複雜狀態,而正是這些裂變的紋理使我們明白他的創作歷經何種演化。
在《裂變—本原—偉力 第四號》(Lot 520)中,仇德樹利用中國傳統的裱褙技術,配合塗有墨汁、礦物顏料,或液態蠟的紙,自由拼接出多樣化的層次。他運用宣紙與墨水進行創作之目的是為了向中國傳統藝術技法致敬。在「本原—偉力 」系列作品中,仇德樹透過反覆描繪佛教神明,再現古絲路與佛教石窟廟宇所蘊含的神聖力量,進而創造出一系列大膽而又發人深省的當代意象。同時,他對於革命性裂變技巧之應用亦引起觀者對「道」—亦即宇宙萬物運行之道—的關注。他的作品以其所展現的獨立精神為特色,並在承平時期發揮勸世之效,儘管有時亦給人一種變幻莫測之感。仇德樹重新審視中國傳統山水畫,使之成為其「裂變」系列作品的主題。《裂變︰晴天霞光》(Lot 521)這件作品近似於宋代藝術風格,藝術家對山巒的層疊安排創造出詩意氛圍。其對輪廓的加強與色層的漸增則近似於壁畫技法,這也是他用以轉變中國山水畫傳統的兩大技巧。《裂變︰晴天霞光》這件作品呈現出意象、多樣性與平面性等現代元素。仇德樹利用宣紙的紋理層次,在山巒疊嶂與豐富色彩中嶄露視覺深度,進而創造出具有高度現代感的中國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