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 XUHUI (B.1956)
毛旭輝

日常史詩 : 剪刀與靜物

細節
毛旭輝
日常史詩 : 剪刀與靜物
油彩 畫布
1994年作
簽名:大毛(右下)

來源
歐洲 私人收藏
出版
1996年 《中國!》波恩藝術博物館展 波恩 德國(圖版,第36頁)
展覽
1996年「中國!」現代藝術博物館 波恩 德國 1997年「中國!」華沙國家美術館 華沙 波蘭 1997年「中國!」維也納藝術館 維也納 奧地利 1997年「中國!」世界文化宮 柏林 德國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自1993年起,毛旭輝便將其創作關注焦點轉移至日常物件元素。在當時政治波普藝術與玩世現實主義作品正處流行風潮中,毛旭輝的「日常史詩」系列即為他對這些運動的商業化本質之回應。此系列反映出毛旭輝欲在自身世界中發現美好事物與完善心靈之渴望。他在《日常史詩、剪刀與靜物》(Lot576)這件作品中透過對高度隱喻意象的純熟運用,將這些物件從其傳統用途中解放,使它們成為繪畫領域內的象徵符號。在其戲劇性或抽象性的設定中,與物件形成鮮明對比的背景使這些物件能夠相互替換。藝術家有意消除這些物件的刻板意涵,以尋求他所欲表達的整體感。他選取具有明確意象與普遍用途的物件,將它們置於一個不尋常的脈絡中(甚至是宗教性的脈絡),使觀者產生複雜的想法與模糊的感受:正如我們對宗教聖像形式之專注使其產生影響力,而我們對聖像的崇拜超越其物質性功能一般,在毛旭輝的藝術中,尋常的家用剪刀亦成為超越其物質性功能的象徵符號。 在嘗試過不同形式與形狀後,毛旭輝發現剪刀的形象最為迷人。他將剪刀體現為一種形式:「剪刀」切除了「家長」權力的歷史脈絡,顯現出這個社會的無助狀態。毛旭輝作品的另一個重要面向即為在紛亂的思緒之間取得平衡,此種思緒是由自然本質、孤獨、迷信、宗教,以及類似日常物件的有序理性所共同引發。「日常史詩」系列作品的軌跡彰顯出毛旭輝在哲學與藝術思想上的長足發展。他的藝術融合了獨特的文化意涵,並成為一種頭韻修辭,描繪著他所處時代的存在主義式與社會學式情境。

更多來自 亞洲當代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