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阿杜‧都迪亞為印度最饒富盛名的當代藝術創作者。他的創作主題廣泛,上自曠闊歷史下至圖像標記無所不包。舉凡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當代照像寫實主義與反藝術美學等畫家的作品,都是都迪亞的創作時的靈感與資糧。知名印度詩人、藝評家與策展人Ranjit Hoskote在撰寫阿杜‧都迪亞的傳記時,對於他的藝術風格曾有過以下的描述:「都迪亞的作品中看得見法國實驗藝術家杜象反藝術的勁道、也能一窺德國當代繪畫大師李希特對油彩的熱忱與堅持,最後他再將這些大師的藝術風格與印度各城市裡四竄的流行藝術語彙巧妙融合,開創出自己獨一無二的創藝風格。」(2013年 R. Hoskote《阿杜‧都迪亞》新德里 印度 無頁數)
比利時超寫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於1934年所創作的《蹂躪》一畫,作品中以裸女繪成臉龐的視覺元素,被都迪亞嫁接至他的作品當中,交織成屬於自己的夢幻語囈。這幅作品是於2003年至2006年所創作、名為Saptapadi: Scenes from Marriage (regardless)的二十四幅大型作品之一。都迪亞透過這個系列作品,以幽默與別具批判性的態度檢視印度的婚姻儀軌與制度。浮華誇炫且繁瑣的過程以及單調乏味的典禮都是他嘲諷的主題,就連男女的婚後生活也成了他豐沛想像力所揶揄調侃的對象。在這幅畫中,畫家馬格利特那幅令人感到不安的經典裸女臉龐被高掛在畫面的左上角,成了這幅描寫婚後夫妻生活畫作中最引人注意的室內風景。畫中的女主角則站在丈夫的身後,正鬼鬼祟祟地拔著他的頭毛。只不過畫中的男人早已牛山濯濯,對於妻子偷偷摸摸的行為竟也毫無覺察。畫中的男女衣飾看似古拙,裝扮彷彿來自上幾個世紀。創作者將男女主角置身超寫實作品《蹂躪》一畫前,場景頓時如幻似夢境。整幅作品被表面充滿光澤的質感平熨,細節的勾有如作者模仿大師之作般條理分明。只不過古典的藝術工法下卻洋溢著令人玩味且莞爾的視覺激盪,美麗的畫面看來像是創作者在畫布上演繹的一個文化歷史習題。
都迪亞活躍於國際藝壇,參展無數。重要展出包括了他於印度新德里國家現代藝術畫廊首度舉辦的生涯中段回顧展與2008年於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所發表的展覽。此外,都迪亞更曾於美國皮巴迪克賽克斯博物館、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2005年)、紐約亞洲協會博物館(2004年)、橫濱三年展(2001年)以及倫敦的泰特現代藝術館(2001年)展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