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奉文堂藏中國書畫
本次推出的奉文堂收藏中包含25幀齊白石書畫,均為藏家經年奔走,苦心求索而得之精品。其中《宰相歸田》(編號1239)更是奉文堂主學生時代即結緣的第一幅齊白石作品,也成為今天奉文堂收藏的肇始。
25幅作品全面涵蓋了齊白石在花鳥草蟲、動物、人物、山水和書法等諸多領域的創作成就。
出生湖南湘潭農家的齊白石青年時期以木刻為生,雖然自幼喜好繪畫,因生活貧苦,並沒有隨師習畫的機會。齊白石十六歲時拜名雕花木工周之美(1840-1906)為師,習得多種典型人物刻法,並照着《芥子園畫譜》畫過多個神佛、人物,但在二十六歲得藝人蕭傳鑫(號薌陔)收為學徒才可正式學畫人物肖像。二十七歲,即一八八九年,他又拜得湘南名士胡自倬(號沁園,1847-1914)為師,才正式學習山水和花鳥。
受其師影響,齊白石早年人物畫作多帶民間工匠氣,用筆工細。而山水和花鳥畫的基礎來源於“四王”和八大山人。1901-1909年間,齊白石五次遠遊,自稱「五出五歸」,通過大量寫生和臨摹學習各地藏家的歷代名畫,終創立了自己的寫意山水和寫意人物風格。於花鳥畫領域,一九二零年他聽從陳師曾勸告,決定另立一格,摒棄源於八大山人的孤寂清逸的風格,自創紅花綠葉的寫意畫風,大膽以豔麗顏色寫花果、用綠色、墨色寫枝葉,對比強烈。經過「五出五歸」和「衰年變法」,齊白石終從前人窠臼中跳出,創立屬於自己個人的獨特藝術風貌。
透過奉文堂收藏的25幀不同主題的齊白石佳作,觀眾和藏家既可以管窺這位偉大藝術家的創作成就,同時也可以循此路徑,真正了解單一藝術家,建立具個性的收藏並與世人分享。
齊白石習畫,始於人物。據其自傳載,其第一幅作品是用包東西的薄竹紙摹拓雷公像。二十七歲時從胡自倬學習山水、花鳥,仍有繼續畫人物賣錢。他主要繪畫需求較多的仕女肖像,亦有畫歷史人物和神仙佛像,其畫風以精細為主。一九零二年,四十歲的齊白石至西安教畫,結識了詩人樊增祥(1846-1931),並獲觀其藏畫。他看到八大山人(1626-1705)、金農(1687-1763)等的作品後,受影響甚深,覺以往畫人物太重形似,此後逐漸趨向意筆。
QI BAISHI (1863-1957)
齊白石 白衣大士 設色紙本 立軸 一九二八年作
細節
齊白石 白衣大士 設色紙本 立軸 一九二八年作
題識:白衣大士。冷盦先生清供。戊辰 (1928年) 夏五月。畫 (我) 家舊稿時同居京華,齊璜。
鈐印:木居士
題識:白衣大士。冷盦先生清供。戊辰 (1928年) 夏五月。畫 (我) 家舊稿時同居京華,齊璜。
鈐印:木居士
出版
出版:
展覽目錄《奉文堂藏齊白石書畫》,香港佳士得,2013年,第72-73頁,圖版23。
《藝苑掇英•名家名作•齊白石•人物》,河南美術出版社,2013年7月,第5頁。
《白石留韻 — 上卷》,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2008年2月,第84-85頁,圖版28。
《齊白石繪畫作品圖錄 — 上卷》,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7月, 第280頁。
《齊白石全集3:繪畫》,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10月,第4頁,圖版4。
《榮寶齋畫譜七十四人物部分 — 齊白石》,榮寶齋,北京,1993年4月第27頁。
《齊白石繪畫精品集》,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1991年10月,第19頁。
展覽
展覽:
北京,皇城會,佳士得藝術空間,“奉文堂藏齊白石書畫”,2014年4月1-19日。
佳士得,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奉文堂藏齊白石書畫”, 2013年11月21日-25日。
榮譽呈獻
Ben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