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奉文堂藏中國書畫
齊白石創作的山水畫,最初的知音是陳師曾和胡佩𧗾,陳師曾很欣賞齊白石約四十歲時所作的《借山圖》冊,認為“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又對胡佩𧗽說“借山圖思想新奇,不是一般畫家能畫得出來,可惜一般人不了解,我們應該特別幫助這位鄉下老農,為他的繪畫宣傳。”胡佩𧗾因此所得白石山水畫頗多,而其撰寫的《齊白石畫法與欣賞》一書,豐富紀錄了老人一生的創作歷程及技巧,是後人研究齊白石的最佳參考。
據胡佩衡記載,齊白石六十一歲時作《白石老屋舊日圖》(編號1253),描繪家鄉老屋的樣子,其自述“余之老屋在湘潭之南一百里,白石山下,因以地名為字,曰白石翁。”畫面上近山就是白石山,山下屋舍內桌上放著書畫,齊白石五十歲前就是在這老屋環境中生活,讀文寫畫,是他最難忘及懷念的歲月。屋前窗外柏樹林蔭,描畫樹幹用轉鋒,山石用中鋒,畫家用帶有木刻般質感的筆觸勾勒出呈長方型的山岩,雖然用的看似是雲頭皴,但因山頭全是由直和橫線組成,有如雕刻,成了齊白石獨特的標記。山石和樹木均帶有強烈的倔強的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也隱約看見齊白石最喜愛的畫家石濤的筆觸。“余畫山水二十餘年,不喜平庸,前清以青藤(徐渭)、大滌子(石濤)。”從石濤《細雨虬松圖》(參考圖片1)的構圖格局,可見石濤對白石之啟發。類似題材送紹南仁兄,一九二二年作的《山水》(參考圖片2),於一九九四年佳士得春季拍賣會拍出。
齊白石畫山水不落窠臼,時人卻未加稱許,批評甚烈。因此他自五十七歲,即一九一九年移居北京後,少畫山水予外人,專注畫人物花鳥。可是他依然會繪畫山水作品贈予知音好友,例如此幅《白石老屋舊日圖》與一九三八年繪的《石墨居閒步歸來圖》(編號1255)皆是贈予畫商兼忘年交胡佩衡(1892-1965)的作品,愈顯其彌足珍貴。
QI BAISHI (1863-1957)
齊白石 白石老屋舊日圖 設色紙本 立軸
細節
齊白石 白石老屋舊日圖 設色紙本 立軸
題識:白石老屋舊日圖。佩衡仁兄法家正,齊璜。
鈐印:阿芝、木居士
題識:白石老屋舊日圖。佩衡仁兄法家正,齊璜。
鈐印:阿芝、木居士
出版
出版:
展覽目錄《奉文堂藏齊白石書畫》,香港佳士得,2013年,第100-101頁,圖版34。
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年4月,第143頁,圖版113。
《白石留韻 — 上卷》,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2008年2月,第70-71頁,圖版21。
《齊白石繪畫作品圖錄 — 上卷》,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7月,第236頁。
齊良遲,《齊白石文集》,商務印書館,北京,2005年10月,第23頁。
《齊白石畫集•下卷》,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2003年12月,第371頁。
《中國美術家作品叢書•齊白石》,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2000年1月,第57頁。
郎紹君,《二十世紀中國畫家研究叢書•齊白石》,天津楊柳青畫社,1997年10月,第188頁,圖版230。
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 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 1992年2月,圖版102。
《齊白石繪畫精品集》,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1991年10月,第9頁。
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香港南通圖書公司,1974年3月,圖版112。
《齊白石作品集第一集繪畫》,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 1963年9月,圖版54。
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1959年,圖版112。
著錄:《齊白石遺作展覽會紀念冊》,人民美術出版社, 北京,1957年12月,第32頁,編號173。
展覽
展覽:
北京,皇城會,佳士得藝術空間,“奉文堂藏齊白石書畫”,2014年4月1-19日。
佳士得,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奉文堂藏齊白石書畫”,2013年11月21日-25日。
北京蘇聯展覽館(現北京展覽館)文化館,“齊白石遺作展覽會”, 1958年1月1日-20日,編號第173。
榮譽呈獻
Ben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