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金昌烈

PA86006
油彩 畫布

1986年作

款識:金昌烈 T.Kim P.A. 86006 (畫布邊)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榮譽呈獻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如同兩滴水珠……正是「相似」的最佳代表,在其中卻得以看出金昌烈作品的相異之處。眾所週知,金昌烈是擅畫水滴的畫家。這句話完整說明了他的藝術創作,同時,又根本什麼都沒有說。因為雖然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裡,水滴是他畫作中固定出現的形象,然而在他所有的作品中,真正的主題不是水滴,而是畫作本身。 ──丹尼爾.阿巴迪(前法國德波姆國家美術館館長) 金昌烈幼年時期學習書法,加上天生喜愛藝術,使他很自然地在大學時期選擇主修繪畫。自首爾一所藝術學院畢業之後,金昌烈在六十年代前往紐約繼續學習藝術。1970年在巴黎安頓下後,金昌烈以水滴為主題,發展出獨具個人風格的圖像語言。藝術家自己曾說:「我畫水滴乃是為融化一切於其中,讓一切回歸虛無。憤怒、不安、恐懼,我都希望變成虛無。」金昌烈所描繪的水滴是一種概念,而非單純的形象。這個理論背景清楚說明了為什麼金昌烈的作品中儘管畫有鮮明的水滴卻普遍被認為是「Dansaekhwa」(單色畫)。值得注意的是:應該要了解那些欣賞金昌烈畫作的人將他所畫的水滴視為一種概念與精神,而不僅僅是表象。 《PA86006》呈現出金昌烈作品的另一項獨特元素──中國文字。從幼年時期開始,金昌烈就研習中國書法。1986年的《PA86006》是一件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現出他純熟的書法技巧,以及運用表意文字的優異風格。每一個中文字均有其意義,金昌烈不只根據字義來選用文字,也是基於符號與美學的理由來選擇。這些表意文字有些是記憶的工具,有些是短暫存在的象徵,兩者相互碰撞、激盪張揚;觀畫者則隨著文字上面的水滴被誘入其中,共同感受其間的衝突與張力。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