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 TEH-CHUN (1920-2014)
On occasion, Christie's has a direct financial int… 顯示更多 歐洲重要私人收藏
冬季甦醒

朱德群

細節
朱德群
冬季甦醒
油彩 畫布
1985年作
款識:CHU TEH-CHUN 朱德群 85(右下)CHU TEH-CHUN 朱德群 1985 Montée Hivernal (畫背)
來源
歐洲 私人收藏 (現藏者家屬直接購自畫家本人)
注意事項
On occasion, Christie's has a direct financial interest in lots consigned for sale which may include guaranteeing a minimum price or making an advance to the consignor that is secured solely by consigned property. This is such a lot. This indicates both in cases where Christie's holds the financial interest on its own, and in cases where Christie's has financed all or a part of such interest through a third party. Such third parties generally benefit financially if a guaranteed lot is sold successfully and may incur a loss if the sale is not successful.

榮譽呈獻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朱德群的出生地安徽省蕭縣屬亞熱帶氣候,氣候溫暖, 鮮少能見到白雪皚皚之景。1955 年離開台灣移居法國後過了近十年,朱德群直到1965 年前往法國東部參加藝術節,順道遊歷阿爾卑斯山白朗峰,才目睹真正的銀裝世界,自此白雪成為他藝術生涯中相當重要的題材。 白色、雪與光 在1965 年之前朱德群鮮少大量使用白色,畫面多以大地色、藍色、豔橘與鮮紅配上黑色筆觸為主。初登歐洲屋脊後,他對連綿山脈上雪氣相參的景色印象深刻,開始思索如何將白色融入畫面中。色彩學中白沒有色彩,但有明度變化。一個顏色所含的黑白多寡決定其明暗,調和了白色之顏色稱為淡色。朱德群對白色的應用從淡色大筆處覆蓋每一寸畫布,產生一種靜謐溫和的粉彩質感( 圖1);逐漸演變至用參入白色、混合不均的漸層筆觸構成背景,配上細碎、帶有方向的線性筆觸,明暗對比中,光的流動儼然而生( 圖2)。光是朱德群七十年代鑽研的重點,光源、線條中流露出的光線皆與白色環環相扣。這時期出現頻率較高的奶油白,替八十至九十年代的雪景系列埋下伏筆( 圖3)。 朱德群雪景的演變 朱德群於1985 年至日內瓦舉辦畫展,途中目睹阿爾卑斯山大雪,感動之餘將沉澱二十載的胸中雪景化為藝術語言,原先在「面」上作輔助的白,進化成「點」與「線」,開啟一個傑出的創作顛峰。其夫人董景昭女士曾提及,爾後每逢降雪,他仍有些激情、欲罷不能,1985 年的《冬季甦醒》(Lot 26) 即是這份激情的濫觴。上方的縱向與下方的橫向薄油彩,圍繞密塗的色塊,藉由如墨在宣紙上暈染的效果,產生光的轉折。一暗一亮、一緊一鬆中,豁暢流轉的白色線條如吹襲的風,急速穿梭於雪片間,此景如蕭瑟寒林中的帶雪枯枝,又似冬季的最後一場鵝毛雪花,激起層層迷濛。這些穿插於畫面中上方的無數白色潑點,串聯成一獨特的「點景」,吳冠中成熟期的水墨作品也有類似的視覺表現( 圖4),兩者一黑一白的點線詮釋,譜出了中國二十世紀抽象畫的新頁。朱德群雪景系列的演變,從《冬季甦醒》中柳絮因風、覆蓋面積較小的含蓄區塊,到1986至87 年初以飄零「苔點」填滿畫面、節奏性強的瑞雪紛飛( 圖5),再進化成《白色森林之二》中,「苔點」與「狂草」筆鋒集散交織的網狀構圖,似瀑布的銀白大雪傾瀉而下,在磅礡之勢中攀上此系列的頂峰( 圖6)。此種外放的急驟力道到了九十年代初已見緩和,在最後幾張帶有雪色意象的作品中,潑點已不再潑辣,與背景塊面逐漸融為一體,頗有「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的意味。取而代之的是體積稍大的深色色點與尖細筆觸,預兆了朱德群晚期以繽紛色彩及大筆為主幹的風格( 圖7)。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