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 TEH-CHUN (1920-2014)
拍賣收益及佣金將全部捐贈予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清寒獎助學金
溫馨的回憶

朱德群

細節
朱德群
溫馨的回憶
油彩 畫布
2005年作
款識:朱德群 Chu Teh Chun '05 (右下);
溫馨的回憶 Tendres souvenirs 朱德群 Chu Teh Chun 2005 (畫背)
來源
美國 紐約 馬勃洛畫廊 亞洲 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
2005年 《朱德群近作展》上海書店出版社 上海 中國(圖版,第48頁) 2006年《朱德群》皮耶尚‧雷米編Éditions de La Différence 巴黎 法國 (圖版,第296頁) 2006年《朱德群: 油畫》馬勃洛畫廊 紐約 美國 (圖版,第35頁) 2007年《大象無形-朱德群展》上野之森美術館暨馨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版 台北 台灣 (圖版,第373頁) 2008年《朱德群88回顧展》國立歷史博物館暨馨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版 台北 台灣 (圖版,第212頁)
展覽
2005年10月12日 - 11月10日「朱德群近作展」 上海美術館 上海 中國 2006年5月17日 - 6月17日「朱德群展」馬勃洛畫廊 紐約 美國 2007年6月23日 - 7月10日「大象無形-朱德群展」上野之森美術館 東京 日本 2008年9月19日 - 11月23日「朱德群88回顧展」國立歷史博物館 台北 台灣

榮譽呈獻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朱德群自八十年代以來,即不斷開創嶄新的空間呈現方式。1991年春天的威尼斯之行後,丁托列托、提香等威尼斯畫派畫家重視色彩勝過線條的理念,促使朱德群重新思考畫面的顏色結構與安排。因而從九十年代後,畫面雖仍以一統整的主色調為基底,由線條過渡成的片狀色塊,在面積變化的同時,色彩也開始轉為明亮絢麗,朱德群甚至屢次嘗試彩虹色系,比起早、中期作品多了些許如夢似幻(圖1)。進入千禧年後,繽紛顏色依舊,筆鋒更為寬闊、筆觸愈加快速且色彩稀薄,不時可見滴流的油彩質感(圖2)。完成於2005年的《溫馨的回憶》(Lot59),不僅擁有這時期的代表特色,更散發一種圓融內斂的氣息及蒼茫歲暮天的心緒。 天地氤氳 萬物化淳 朱德群以深棕與粉藍主導畫面,同時刻意調半透明的質感,因次畫面上方的靛藍、粉藍、湖水綠大筆產生了一種貼近水墨在宣紙上暈染的效果,又彷如光線折射時色散所產生的視覺律動。在放光處的薄透油彩與深色色塊之交界處,充滿戲劇感的力量向外併發,與寧靜繾綣的色調情緒產生極大反差,在一實一虛、一動一靜間,畫面氛圍更顯輕快。十八世紀末以英國為根據地的美國藝術家惠斯勒,為西方風景畫具象過渡至抽象的先鋒,他作於1875年的《黑與金色的夜曲――墜落的火箭》中也以對比元素引領視覺律動的大方向,在渾厚的深色基底中出現明顯的放光處,線條與色點中又透露出光線,兩者皆藉由模糊的空間界定與帶有方向性的線條與色塊,創造出一個同時適合感知與觀看的視覺饗宴(圖3)。以隨性的闊筆交織畫布也是朱德群畫作的一大特色。在《溫馨的回憶》130x195公分的大尺寸畫布上,左中與上方最大的一筆寬達20公分,在快筆疾走的過程中,油彩鬆緊亦產生明暗變化,從極淺亮到最碳黑之間,層層交疊、相互交融,再綴以大小不一的韻律筆觸,使整個畫面充滿氤氳流動、煙霧瀰漫的美感。《易經》中「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所言,氤氳之氣被認為是宇宙最原始的物質,產生於天地宇宙之運動,後再化生為萬物,是一切的起始、也是結束,形成一個無限循環的迴圈。 回憶流轉 另一個無限循環的迴圈,莫非不停播放的記憶。由《溫馨的回憶》完成時的2005年向前推10年,可謂朱德群藝術生涯的豐收期。他於1994年中舉家回中國訪問,並隨同妻子在離鄉背井57年後再次回到家鄉安徽,前往墳前祭拜父母。1997年底,朱德群獲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士,成為學院創辦250餘年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裔藝術家(圖4)。二十一世紀前後則跟隨著落葉歸根的步伐,他先後於台北、上海、廣東以及釜山等亞洲城市舉辦個展。同時兩個兒子也已成家立業,得以含飴弄孫的朱德群事業、人生儼然進入豁然開朗的順境(圖5),繪畫風格更加外放,並完整體現其氣韻之深、涵養之厚、立足之穩。《溫馨的回憶》背景中的粉藍如過往雲煙的往事,層疊其上的一道道起伏筆觸則是愉快輕鬆的經驗,配上深淺不一的藍色調以記錄大小佚事,底部的黑褐條狀色塊如一道橋樑向上延伸,連結著現在與過去。在靈動的筆墨美感與油畫勁道的對照參看下,此件拍品像藝術家的儲思盆,將朱德群一生的回顧濃縮其中,具深刻的紀念價值。而出自亞洲重要私人收藏的來源,更樂將此拍品拍賣收益捐贈與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清寒獎助學金,在拓展高等教育之普及性的同時,也將朱德群的藝術影響世代傳承。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