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 TEH-CHUN (1920-2014)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L'espoir est né (畫背)

朱德群

細節
朱德群
希望誕生了
油彩 畫布
1991年作
款識:朱德群 CHU TEH CHUN 91 (右下) ; 朱德群 1991
來源
亞洲 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
1999年《華裔美術選集 II :朱德群》藝術家出版社 台北 台灣 (圖版,第213頁) 2008年《朱德群八十八回顧展》國立歷史博物館 馨昌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 台灣 (圖版,第154頁)
展覽
2008年「朱德群八十八回顧展」國立歷史博物館 馨昌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 台灣
拍場告示
Please note that the correct title of Lot 61 is L'espoir est né (Hope is Born).
The work is signed in Chinese; signed and dated 'CHU TEH-CHUN 91' (lower right); signed in Chinese; signed and dated 'CHU TEH-CHUN 1991 L'espoir est né' (on the reverse).

榮譽呈獻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郭熙在他1050年寫的山水隨筆中指出,畫家只有在經過多年靜思,與所畫的物體合二為一,自己變成樹木、激流、花草、雲霧或飛鳥的時候,才真正成為畫家。朱德群先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他的繪畫,是對大自然的禮讚。」 - 皮耶.卡班 「如范寬說過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之物;與其師之物,未若師於心,所謂師於心者,即是以畫家為主宰,並已有抽象的概念。可是中國人沒有把抽像這兩個字講出來而已。大自然經過畫家的思想融合和提煉,其中即是畫家的幻想力、修養和個性之內涵流露於畫面上,中國繪畫和抽像畫的想法不謀而合。」- 朱德群縱觀抽象大師朱德群一生的創作里程, 可概述為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1941 年畢業於杭州藝專, 並於1955 年去法國巴黎大茅舍學院深造,1956 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朱氏在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組織的史塔爾回顧展中第一次看到史塔爾的作品,那種用抽象色塊重現藝術家心目中的風景,尤其是其晚年通過簡潔強烈的顏色衝擊凸顯畫面內在光亮的創作方式深深影響了朱德群。自六十開始,朱德群逐漸擺脫史塔爾的影響,他不再用畫刀生硬分割厚重色塊,而是回歸中國傳統山水崇尚筆法、線條、墨色、及空間的滿與空、實與虛,他開始偏重線條的流暢和運筆的紮穩,掌握速度及力度的平衡,獨闢蹊徑,力透紙背,創造出富於中國山水內涵及情節的抽象自然偉作。60年代末,朱德群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國王博物館欣賞到林布藍的畫作,其對光線的獨到闡釋給了朱氏更多啟示。1991年,晚年的朱德群去意大利並親眼看到威尼斯「三傑」丁托列托、提香和維洛內塞的作品,晚期文藝復興大師對畫面光線透視充滿戲劇性的處理及恢弘的氣勢進一步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希望誕生了》(Lot61)創作於這一背景之下,可謂朱德群博觀約取厚積薄發之作。此畫作於1991年,正值海灣戰爭,朱氏以畫為社會評論,抒發他對和平的渴望。此幅在墨黑底色上塗刷明麗色調,以朱紅、橙黃、淡棕、松石綠及淺粉層層堆疊為主旋律,闊筆細筆疾緩張弛錯落有致,如吳冠中曾以「大弦嘈嘈似急雨,小弦切切似私語」來形容朱氏混沌視覺性中的無限韻律感,及其將色彩用筆移情為宮商角徵羽之五音。90年代朱德群創作了一系列探索光影形色的作品,並逐步轉向內部求索,如其所言「幻遊我的記憶」,神遊千里,肆意揮灑胸中丘壑,此拍品為這一系列中大尺幅的流光溢彩之作。法國藝評家夏布朗曾稱呼朱德群為「20世紀的宋代畫家」,讚譽朱氏將中國傳統畫中的山水結構和對時間空間的詩情描繪引入西方抽象畫的創作精神。《希望誕生了》這幅畫中,朱德群將憂患意識,生命意義,及個人情思貫通融匯於西方抽象與中國傳統美學中,充分體現程抱一曾評價朱德群畫的三個特質「震撼力,韻律感和創新性」為藝術家晚年不可多得的佳作。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