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jpg?w=1)
美國華僑私人珍藏
1954年,張大千舉家遷往巴西,並築造八德園。八德園中的五亭湖,常常是張大千畫面構圖的靈感源頭。1950年代之前,受宋元明清傳世名作的啟發,張大千從未停止工筆繪畫的創作,但此時,囿於眼疾,創作受到了限制。部分源於眼疾所帶來的不便,他開始嘗試極富創意精神的潑墨畫。
張大千潑墨風格的成功,並非是對之前風格和能力的延續無力,而是其力圖重新恢復唐朝的審美傳統,並用當代精神加以延續所做的努力。1953年,張大千開始啟用位於巴西的寬敞畫室,這無疑為其專注於大尺幅、表現性的繪畫提供了有利條件。張大千對西方美學發展脈絡的諳熟和對西方收藏品味的理解,使得他的成功與同時代其他畫家明顯不同。世人用來形容他此時期繪畫的藝術語言,與形容當時北美主要的藝術運動的語言不謀而合,例如抽象表現主義,行為繪畫和極簡主義。
張大千與帕布羅.畢加索的會面更加堅定了他推陳出新的決心,學界將這個時間點視為其1965至1969年間藝術生涯的極點。張大千潑墨作品中,綠色、藍色和黑色的墨汁完美融合,行成一個整體。其作品的尺幅昭顯了張氏對隨心所欲、成竹在胸的潑墨技法的自信。畫中明暗的交相呼應顯示了畫家在處理天空、山巒和陰影時的獨到見解與創意。他所創造的山水可以達到“人在畫中游”的境界。
張氏對色彩的獨特使用,尤其是作品中頗顯神秘的藍綠色調,源自敦煌時期的研究。他潛心調配礦物顏料,創造出孔雀石綠和石青藍等色彩。在潑墨技法之外,他還應用沒骨筆法,用流暢的筆墨描繪物象。畫面中深沉的暗部,由潑墨法描繪而成,邊緣由彩虹般的線條映襯,這通常被認為是張大千表現天堂形象的方法。在這之中,細節均被隱沒,張大千用精神的存在和身體的能量創造出亂中有序的畫面,與幾個世紀之前石濤的訴求恰逢一路。
ZHANG DAQIAN (1899-1983)
張大千 雲山居隱 設色絹本 鏡框 一九六九年作
細節
張大千 雲山居隱 設色絹本 鏡框 一九六九年作
題識:己酉 (1969年) 元月,寫似蒙度仁兄、星竹夫人儷賞,大千張爰。
鈐印:大千唯印大年、直造古人不到處、可以橫絕峨眉巔、大千世界
題識:己酉 (1969年) 元月,寫似蒙度仁兄、星竹夫人儷賞,大千張爰。
鈐印:大千唯印大年、直造古人不到處、可以橫絕峨眉巔、大千世界
來源
來源:直接得自畫家,並由家族傳承至現藏家。
榮譽呈獻
Ben Ko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