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PHO (Vietnamese, 1907-2001)
重要亞洲私人收藏
黎譜

誕生

來源
維希 法國 Lorenceau 畫廊
法國 私人收藏
前藏家繼承所得
現藏者購自上述收藏
出版
1970年 《黎譜》 George Waldemar 著 Wally F. Findlay 畫廊 法國 (圖版,無頁)
展覽
1941年 Lorenceau 畫廊 維希 法國

拍品專文

一幅偉大藝術作品的誕生,有時得仰賴一名才情橫溢的畫家、與一個嶄新的時代背景兩者交會,才能創造不朽。黎譜於1941年創作這幅莊嚴的耶穌誕生圖時,他其實早已在巴黎落腳近四年。只是當時的他並不曉得,自己會在巴黎終老異鄉。黎譜的家鄉位於越南的河內市,193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河內的美術學院。他的表現深受法國畫家維克‧塔迪欣賞,這位曾擔任越南河內市印度支那美術高等學校的負責人,曾指派黎譜參與1931年位於巴黎舉行的萬國殖民地博覽會,並擔任展場的美術助理,塔爾迪厄的這個決定,也開啟了黎譜的異國人生旅程。黎譜於越南河內市的印度支那美術高等學校任教時,便是一名魅力十足的老師。不過後來他決定拋下祖國的成就,前往巴黎探索新的人生。巴黎這個人文薈萃的夢幻之都,有著深厚的美學傳統與悠久的人文歷史,許多當時叱吒國際藝壇的畫家,都曾到此取經。舉凡畢卡索、莫迪利亞尼、夏卡爾以及許許多多遠從越南而來的藝術家都曾匯聚於此,飽吸這個城市的藝術養分。這些藝術家通常會在蒙馬特以及蒙帕納斯聚會,而這兩個彷彿有著藝術魔力的地方,每個街角都能看見才情橫溢與滿腔熱忱的藝術家。當年的黎譜,也渴望能在巴黎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舞台,透過異國的人文與美學洗禮,淬煉出不朽的藝術光輝。他與三名志同道合的畫家好友梅忠恕、武高談與黎氏秋等人抵達巴黎後,便一同創立了一個以越南畫家為主軸的嶄新藝術運動。在此同時,活躍於越南本土的藝術家如阮潘正與阮嘉治,則在祖國各自發展屬於自己的藝術路線。其中阮潘正以水粉墨筆的絲絹畫見長,阮嘉治則發展出獨特的漆器藝術創作。他們的作品細膩典雅,散發著古典的越南藝術風情,其作品理念與創作形式較不受西方藝術的影響。這群分別位於法國巴黎與越南河內創作的藝術家們,日後便陸續發展出兩種視覺風貌與藝術內涵截然不同的學派。

這次展出的作品中,黎譜以越南傳統的美學元素詮釋聖母瑪利亞。畫中的聖母臉孔有著細緻的亞洲女性特質,並身著傳統的越式旗袍「奧黛」,就連聖母的髮型,也以越南北部(東京)與中部(安南)地區女性常見的髮妝呈現。飄墜而下的圍巾,神韻高雅且柔情款款,如此冰肌玉骨的美學蘊藉,正是黎譜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典範。聖母祈禱的手勢虔敬且優雅,看似不具特定的宗教意涵,所傳遞的普世價值早已跨越地域與文化的藩籬。不過聖母頭頂周遭所圍繞的一環細微光暈,則是西方宗教藝術的經典意象。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與荷蘭繪畫大師如弗拉‧安傑利科、桑德羅‧波提切利、漢斯‧巴爾東‧格里恩與喬托‧迪‧邦多納等作品,對黎譜創作的啟發與影響自是不在話下。早在1931年,黎譜便已開始他西洋藝術的朝聖之旅,底蘊深厚的西洋美學與人文歷史,與他原本就已熟悉的東方繪畫基礎,兩者在交會後激盪出獨特的創作火花。黎譜筆下的耶穌誕生場景,所呈現出的正是這種東西融貫後的視覺意象;如具有東方輪廓特徵的耶穌嬰孩,卻有著一頭金髮便是最佳範例。

除了畫中的主角,這幅作品中所描繪的其他元素也帶有濃厚的越南傳統風情。如以燈心草編織而成的嬰孩搖籃,外型與越南沿海一帶漁夫所使用的傳統漁籃近似,作品背景出現的竹籬,也常見於越南與東南亞一帶。作品前景出現的盒子,則是越南的傳統漆器。不過黎譜卻以象徵著聖母瑪利亞聖潔莊嚴的深邃寶藍色繪成。珍貴青金石所淬煉出的寶藍色澤飽滿且濃郁,有著尊貴的意涵,這樣的元素在西方的宗教繪畫中向來不曾缺席。這幅作品中另有許多視覺元素遊走於東西藝術之間,如農舍裡一隻神情專注的公牛,與西方宗教裡象徵著聖靈、於畫中庭院棲息的兩隻鴿子。

黎譜辭世後,其妻Paulette Le Pho,曾於2011年4月14日的一場私人訪談中表示,這幅作品的視覺意象獨到,是丈夫生前藝術成就攀至頂峰的代表之作。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歐洲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前一年,法國因不敵德軍猛烈攻勢而慘敗,情勢危急,整個國家更因此陷入萬劫不復的黑暗當中。當時黎譜曾棄筆從戎,但也因為親上戰場,對於戰爭所帶來的孤立與徒勞感受更深。儘管人在異鄉,當時的黎譜仍舊篤信佛教,所以我們不妨透過他當時的心境來看這幅畫:畫中虔誠祈禱的聖母雙手合十,或許是為了替戰火所帶來的苦痛與絕境而祈福?黎譜於晚年受洗成為一名天主教徒,為了感懷其啟蒙恩師、同時也是法國畫家維克多長年的提攜與關照,最後決定以恩師的法文名字Victor做為自己的教名。

黎譜的這幅耶穌誕生圖畫作,充滿了飽滿且豐富的各種元素,從顏色、符碼、人像、建築、自然環境到動物無一不有,透過兼容並蓄的東西藝術風格,打造出獨特的視覺意象。這些視覺元素除了象徵性意涵,同時也有著框架的作用,以層層圍住主角的方式,呵護著耶穌出生的珍貴時刻。以水粉墨筆等媒材勾勒出的線條,流暢且細膩。一旁佇立的公牛,不時以溫暖的鼻息替嬰兒保暖,這個基督教裡的經典畫面,在黎譜細緻且流暢的筆觸下,氛圍益發顯得溫潤與甘美。這幅作品所展現的不只是創作者精湛的繪畫技巧與不凡的藝術視野,更是二十世紀越南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黎譜生前對於自身際遇總是心懷感激,他豐厚的人文藝術學養與深邃細膩的情感,更是鍛造其作品深度最佳的靈感來源。越南知名詩人高柏芽(Cao Ba Nha)對於黎譜這種藏炫智於柔情的細膩性格感同身受,更曾以詩句描摩異鄉遊子的情懷與心境:

思舊的靈魂離鄉遠行
在異地看盡起伏的人生風景
只有浪潮始終喃喃低吟
露珠滾落,葉片沙沙作響、輕重不一

由越南藝術資深顧問Jean-François Hubert撰文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