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1951年,林風眠回到上海,常常受到國立藝術教授關良的邀請一同去看京劇。受到這位老票友的影響,林風眠逐漸迷上了新時代變遷中的京劇藝術 (圖 1.),《宇宙鋒》和《魯肅與張飛》都是他常看的曲目。
他曾表示:「近來住上海有機會看舊戲,紹興戲改良了許多,我是喜歡畫戲的,一時有了許多題材,這次似乎比較瞭解到它特點,新戲是分幕的,舊戲是分場的,分幕似乎只有空間的存在,而分場似乎有時間的綿延的觀念,時間和空間的矛盾在舊戲裡很容易得到解決,像畢卡索有時解決物體都折迭在一個平面上一樣。我用一種方法,就是看了舊戲之後,一場一場的故事人物,也一個一個把它折迭在畫面上。我的目標不是求物、人體的積感而是求綜合的連續感,…」。
作品《戲劇系列:宇宙鋒》(Lot 15) 與《戲劇系列:張飛》(Lot 16) 沿用了林風眠三四十年代刻畫人物中出現的白色背景,但此時的他更加著重立體主義的人物造型的探索。他將舞臺傳達的感染力和視覺震撼轉移到二維的畫布空間,通過三角、方形等幾何圖形,重疊、相鄰組合成刻畫的人物,以線條描述細節。作品白色的呈現配合立體主義方式的人物,如強光燈下皮影戲般,在幕布上翻轉、變換身姿營造出的動態,讓人聯想到費爾南·雷捷的作品《森林中的裸女》(圖2)。
兩幅精彩的作品《戲劇系列:宇宙鋒》及《戲劇系列:張飛》均來自英國外交官特雷弗·皮德剛舊藏,皮德剛於中國及香港擔任多項職位其間所購的。皮德剛於1950年代加入外交部 於大馬士革, 越南北部及英國任職後,因工作要求而學習國語,地點初期在倫敦,之後1961年在香港為期一年。
據1962年及1963年英國《倫敦憲報》記載 (圖3、4),皮德剛曾分別於1962年10月25日及1963年11月24日出任英國駐北京的副領事及領事。1964年,他在北京與馬里恩·何仕文喜結連理,其後在香港舉行第二次儀式。皮德剛在他返回香港擔任英國貿易委員(1973年-1977年)之前,到過英國及委內瑞拉擔任其他職務。
作品現藏者有一部分的童年時間在亞洲度過,特雷弗·皮德剛和馬里恩·何仕文夫婦是現藏者的教父母。特雷弗·皮德剛和馬里恩·何仕文夫婦沒有子女,其後現藏者繼承所得這兩幅作品。此照片拍攝於1975年3月, Nick Cordingley先生前往香港探望其教父教母,並合影於香港機場 (圖5)。
他曾表示:「近來住上海有機會看舊戲,紹興戲改良了許多,我是喜歡畫戲的,一時有了許多題材,這次似乎比較瞭解到它特點,新戲是分幕的,舊戲是分場的,分幕似乎只有空間的存在,而分場似乎有時間的綿延的觀念,時間和空間的矛盾在舊戲裡很容易得到解決,像畢卡索有時解決物體都折迭在一個平面上一樣。我用一種方法,就是看了舊戲之後,一場一場的故事人物,也一個一個把它折迭在畫面上。我的目標不是求物、人體的積感而是求綜合的連續感,…」。
作品《戲劇系列:宇宙鋒》(Lot 15) 與《戲劇系列:張飛》(Lot 16) 沿用了林風眠三四十年代刻畫人物中出現的白色背景,但此時的他更加著重立體主義的人物造型的探索。他將舞臺傳達的感染力和視覺震撼轉移到二維的畫布空間,通過三角、方形等幾何圖形,重疊、相鄰組合成刻畫的人物,以線條描述細節。作品白色的呈現配合立體主義方式的人物,如強光燈下皮影戲般,在幕布上翻轉、變換身姿營造出的動態,讓人聯想到費爾南·雷捷的作品《森林中的裸女》(圖2)。
兩幅精彩的作品《戲劇系列:宇宙鋒》及《戲劇系列:張飛》均來自英國外交官特雷弗·皮德剛舊藏,皮德剛於中國及香港擔任多項職位其間所購的。皮德剛於1950年代加入外交部 於大馬士革, 越南北部及英國任職後,因工作要求而學習國語,地點初期在倫敦,之後1961年在香港為期一年。
據1962年及1963年英國《倫敦憲報》記載 (圖3、4),皮德剛曾分別於1962年10月25日及1963年11月24日出任英國駐北京的副領事及領事。1964年,他在北京與馬里恩·何仕文喜結連理,其後在香港舉行第二次儀式。皮德剛在他返回香港擔任英國貿易委員(1973年-1977年)之前,到過英國及委內瑞拉擔任其他職務。
作品現藏者有一部分的童年時間在亞洲度過,特雷弗·皮德剛和馬里恩·何仕文夫婦是現藏者的教父母。特雷弗·皮德剛和馬里恩·何仕文夫婦沒有子女,其後現藏者繼承所得這兩幅作品。此照片拍攝於1975年3月, Nick Cordingley先生前往香港探望其教父教母,並合影於香港機場 (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