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 TEH-CHUN (ZHU DEQUN, French/Chinese, 1920-2014)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朱德群

冬之組合

細節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此作品將收錄於朱德群工作室及朱董景昭女士正在編纂的《朱德群作品編年集》

拍品專文

…阿爾卑斯山覆滿了白雪,當雲霧瀰漫之時,雲霧的白和雪山的白層次分明而充滿了變化,此時我心中只有雲霧在白地上移動的景象以及湧現的層次,心靈似乎也跟著那深淺濃淡的變動而若浮若沈,一下子浮現了很多唐詩的意象。回來就忍不住想作畫。

-朱德群

1985年,時年65歲的朱德群,受邀參加皮耶于伯畫廊(Galeire Pierre Hubert)舉辦的聯展而前往瑞士日內瓦,途經白雪籠罩的阿爾卑斯山景而靈感湧現,啟始了其經典雋永的「雪景系列」。《冬之組合》 (Lot17) 這件作品整體呈現冷色調,大量使用白色,更以變化的藍綠色彩層次使畫面空間深遠靜謐而水氣氤氳。局部黑褐色塊顯出「雪」的潔白;潑濺滴灑的白點與恣意飛躍的線條完美詮釋了紛飛細雪「縈空如霧轉」之自然意象,和諧卻不落凝滯,呈現出輕盈的流動感。

若將此作與宋人所作《岷山晴雪》 (圖1)對照閱讀,可更清楚看出冬景中隱約向後方推移的山巒形勢,畫面右下方橫向線條則宛若一條蜿蜒的心靈小徑,巧妙導引觀者走向發散光線之白色中心,並將視線往右上方開展,以簡約數筆來表現不可見的遠方。朱德群對抽象結構的掌控能力深植於宋代山水畫傳統與心象合一的美學素養,因而能以有限的畫幅表現出天地之遼闊,使人徜徉其間。


朱德群在《冬之組合》中運用了點、線、面這些抽象元素來構築出充滿生命動能的一片雪景山水,將大自然所賦予的靈感,轉化為令人心醉的視覺體驗;其書寫性的筆觸與墨色般的暈染更是流露出深刻感性,映照著中國文人「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而不傲睨於萬物」之胸襟。相較於較早期作品,此幅色彩尤為清雅自然,情感寓於無形,顯現藝術家已達更圓潤而成熟的境界。


十九世紀英國風景繪畫大師透納於67歲時所作經典作品《暴風雪-汽船離港》(圖2),與《冬之組合》有著相似用色與光線表現,皆是充滿能量與氣勢的作品。透納筆下的風景是浪漫主義的,傳達大自然狂暴、不可預知的力量及人在其中的渺小;為喚起這樣的視覺與情感體驗,他選擇透過回憶來作畫,以近乎抽象的筆觸補捉神韻。朱德群則將此手法發揮地更加淋漓盡致,寫景已不再是目的或限制,而是透過記憶中的景象去追求心靈的真實,如法國藝評家皮耶·卡班所言,「真實的繪畫來自回憶」。不摹寫外在形象卻能精準捕捉事物神髓,兼備現代西方與古代東方美學,朱德群的抽象雪景作品散發自然與人文的光輝,不愧為二十世紀華人世界中最經典的大師傑作。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