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 DAN (B. 1953)
劉丹 (1953年生)

雲飛岫

細節
劉丹 (1953年生)
雲飛岫
水墨紙本 鏡框

題識:維泰古巖,居而不知珎石,盖溫飽之不暇,石為器而不為賞焉。唐人崇華,瞻因遺幽森,及南唐頹廢,始識奇石之可眷。宋士唯美,是逐書畫詞曲有餘,而癖石之風大盛矣。其亦石奇之,謂奇石者焉。諺云:擁書萬卷,不若袖石一拳。書言也,人意也,商畧未定也。石,物也,無為也,世外之懿德也。論石口訣傳曰:瘦皺透漏秀。其維瘦也,清癯介癖,庸瑣刊落殆盡矣;其維皺也,涵容豐緻,俯仰無斁大有餘妍矣;其維透也,玲琍穿度,鬱勃而通剔應接石外天地矣。其維漏也,實則虛,虛則實,石靈之韜畧所在矣;其維秀也,渾然肆逸,神完氣足天工畢矣。然則工乎天而俍乎人者,維全人能之乎?匪也。盖工乎天而俍乎人者,惟物自全。而維大哲藏之,大匠圖之,以垂世不泯也。此屬英石,出廣東英德縣,為四大供石之一,呈橫岫式,狀若片雲層疊,勢如狻猊怒吼,間有幽壑洞天,越巖穿岫可覓桃花源。石色黝黑,久經塵封,覆澱表裏,一襲銀衣。其質縝密堅彌,拱之沈甸雄渾,呼之雲飛岫。至正年間,錢惟善先生遊江左獲奇石,峯巒秀潤,心異之,作供几上,每神遊其間,便有世外之想。作詞曰:九華煙霞,五老冰雪,縹緲飛來,幻形嵲嶻,光吞玄圃,氣掩赤城,移鎮丘壑,式耀軒楹。既來仙靈,亦集真侶,絳綵朝餐,紫英夕茹,山人久視,居士長生,俯仰一室,逍遙太清。北宋蘇東坡詠石:空堂明月清且新,幽人睡息來初勻。了然非夢亦非覺,有人夜呼祁孔賓。披衣相從到何許,朱欄碧井開瓊戶。忽驚石上堆龍蛇,玉芝紫筍生無數。鏘然敲折青珊瑚,味如蜜藕和雞蘇。主人相顧一撫掌,滿堂坐客皆盧胡。亦知洞府嘲輕脫,終勝稽康羨王烈。神山一合五百年,風吹石髓堅如鐵。莫廷韓咏石:誰向靈巖斷片雲,移來林際隔氤氳。不須更問商山曲,紫氣先從袖裏分。王秋澗咏石:偶到君家思適然,一峯奇石墮吾前。千金欲買初無價,百穴潛通小有天,花露透香滋碧潤,月娥含影愛幽妍。從今紫翠芙蓉夢,不到齊州落照邊。雲飛岫,原藏翦淞閣,數年前蒙黃兄割愛,已歸拱極軒。此石之貴,乃其有前有後,有左有右,奇中之正也。觀石之相雍雍穆穆,宜獨占高拱,毋與他石竝置一几也。金陵劉丹於北京並題。

鈐印: 劉丹印

榮譽呈獻

General enquiry
General enquiry

拍品專文

“劉丹藝術的一大悖論在於他的“無形之形”不是通過模糊不清的圖像,而是借助精準清晰的細節來完成的…劉丹的精準不是為了捕捉或者証實事物的表象,而是試圖質疑 或者打破表象。”
阿巴斯教授

劉丹從小跟隨祖父學習儒學經典及書法,曾 在南京江蘇省國畫院受業於名家亞明,一九 八一年畢業後移居美國。雖然在中國學習傳統繪畫,但劉氏在美國才感到與傳統產生共鳴。有賴於觀賞美國各博物館的中國書畫收藏,畫家得以領會中華古典藝術之輝煌,因而促使他要重新梳理自身的文化脈絡。畫家 同時亦對歐洲遠古及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 的經典研究甚深,集東西學問之大成,因此 不同的觀者均能通過欣賞其山石畫作而直達 內在精神國度。劉丹的作品貌似以細緻入微的工筆入手,精緻的筆法詮釋了自律自制者方可自由的悖論。其作品有深厚的水墨功底,不刻意打破傳統技法,不刻意求新立異,不拘謹於傳統水墨畫的限制,但堅持在傳統的延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表達,透出一種強烈的創新性與當代氣息。藝術家強調,遵循水墨畫傳統的法則,靠著自律的精神,才得以達到隨心而畫、意到筆隨的自由境界。

劉丹作《雲飛岫》筆法精妙,美輪美奐,是其漫長個人探索歷程積累、醞釀的傑作。歷代文人多愛石,並借奇石抒發內心所願。劉氏則認為供石是“物質世界的一個象徵性的縮影",他希望透過精研一塊小石,把人們熟識的物品改造成富有想像力的景觀。畫家“喜歡在熟悉中創造陌生感,喜歡把所有的形象通過異同德操控和陰陽的轉換化為不可名狀的幻想"。從而透過石頭的細節給觀者發現新的觀賞角度。靈石雲飛岫出於廣東英德,為四大供石之一。它的形狀像片雲層疊,其氣勢有如狻猊在怒吼。石頭中間“幽壑洞天,越巖穿岫可覓桃花源。”雲飛岫多次在劉丹的作品出現,畫家在題識記載他收藏雲飛岫的故事,並讚美此靈石怪誕的形狀,“石之貴乃其有前有後,有左有右,其中之者也。"

藝術之路長而漫漫,歷史上不同時期、文化、媒介的藝術大師,貴在能不停求索,不獨善其身,以達到至臻完善、登峰造極的境界。這種永恆的追求自古廣為眾人敬仰,隨著歲月而沉澱昇華,他人無法複製。在水墨領域中,劉丹的作品中並沒有故作新奇的元素,更沒有當代主題或政治內容。劉丹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素描特別著迷,這份熱愛釋出畫家對自己藝術的追求。他曾說:“我之所以神往歐洲中世紀至文藝復興時期大師的素描手稿,是因為這些作品是藝術家們在一個私密的時空裡,為模仿上帝的心靈和意志而作。"他筆下的世界提醒我們人生中真善美俯拾皆是,觀者只需要抱一雙慧眼,堅定尋找,生活中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便無處不在。

更多來自 三十週年誌慶拍賣:世紀珍藏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