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黃山為天下絕秀,千峰萬嶂,幹雲直上,不贅不附,如矢如林。幽深怪險,詭奇百出,晴嵐煙雨,儀態萬方。其一泉一石,一松一壑,不僅觸發你的詩思,惠你畫稿,提供無限美境,或使你心曠神怡,或使你無言對坐,寢食皆廢,終日忘饑,以至闊別數十年後,仍能保持極深印象,一朝念及,回憶便如飛流傾瀉,縱然白髮垂耳,心情也貼近生命的春天!祖國山河,如此壯麗,如此豐饒,怎不令詩人袖手,畫師折腰?!
- 劉海粟,《黃山談藝錄》
世上能十登黃山者本屈指可數,而能以92歲高齡上黃山者,則少 之又少。劉海粟一生癡迷黃山,九十歲後,更親登黃山作畫,為 求再現黃山至美之景,留下了巔峰之作。
早期影響
劉海粟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劉家鳳幼時曾參加太平天國起義, 母親洪淑儀為清代書法家、經濟學家洪亮吉之孫女(附圖 1)。在父 母的影響下,劉海粟耳濡目染,自幼熟讀詩書,習字繪畫,亦曾 師從康有為學畫(附圖2)。他很快便學到了西洋畫的一些基本原理 和技法,同時,他還閱讀大量的西方哲學和文學名著,並翻閱進 口美術畫冊。1909年,時年13歲的劉海粟赴上海進修。 母親的去世和包辦婚姻,讓劉海粟產生了遠走的願望。其父不同 意他遠赴日本,兩人商議後決定留在上海辦美術學校。
藝術革新
1912年11月23日,16歲的劉海粟與烏始光、張聿光在上海乍浦路 8號創辦了上海圖畫美術院(附圖3)。上海圖畫美術院後更名為上 海美術專科學校,為近代中國最早的著名藝術學校之一。當時藝 術與文化教育為少數知識分子的特權,而劉海粟堅信每個人都有 學習藝術的權利,曾言“不論出身,一律以才取人”,進一步為 普及藝術教育作出了寶貴的貢獻。上海圖畫美術院亦成為當時學 習歐洲藝術的重要地之一。在上海美專前後擔任教授和應聘客座 教授的西洋畫家有王濟遠、關良、潘玉良等,中國畫教授有黃賓 虹、張大千、潘天壽等。劉海粟還經常請一些學界名人到學校演 講,如蔡元培、康有為、梁啟超、郭沫若等等(附圖4)。劉海粟自 己也寫了許多美術專題論文,如《繪畫上必要之點》、《西洋風 景畫略史》等。
辦校伊始,學校的理念是民主,自由及旅行寫生 (附圖5)。上海美 專組織大規模的“旅行寫生”是該校的一大創舉- 從1917年春開 始,教員會定時帶學生赴龍華及滬西一帶實地寫生。劉海粟亦擬 定了宣言 :
“第一,我們要發展東方固有的藝術,研究西方藝術的蘊奧; 第二,我們要在極殘酷無情、乾燥枯寂的社會裡盡宣傳藝術的責 任。因為我們相信藝術能救濟現在中國民眾的煩苦,能夠驚覺一 般人的睡夢;第三,我們原沒有什麼學問,我們卻自信有這樣研 究和宣傳的誠心。”
1915年,上海美專就開始人體模特兒寫生,結果引起了社會上的 軒然大波。劉海粟便以“藝術叛徒”自號自勵,據理力爭,更加 堅定了美專的辦學宗旨。1927年4月,劉海粟被軍閥白崇禧部下 的楊虎通緝,罪名為“學閥”。劉海粟逃離上海去了日本,在日 本會見了很多藝術家,也觀賞到塞尚、梵古、高更和馬蒂斯等西 方現代主義藝術大師的原作和流傳到日本的中國歷代繪畫精品, 受到很大的震驚。
上世紀二十及三十年代,劉海粟的藝術觀念得到了進一步的發 展,他繼續擴展藝術教育,舉辦東西藝術展覽,促進藝術教育的 發展。他主張中西融合貫通,在上海圖畫美術院時因在課堂教學 中教授人體繪畫,屢次遭到社會各界抨擊。劉海粟頂住了取消裸 體模特課程的重重壓力,堅持初衷,堅守自己對藝術的理念。他 希望中國現代的藝術實踐能夠汲取外來影響及精粹,這亦成為貫 串他個人藝術生涯的精神。
學習西方
1929年2月,劉海粟受教育部之命赴歐洲考察(附圖6),到達 歐洲後,劉海粟立即鑽進了藝術殿堂中,如饑似渴地欣賞一 幅幅西方藝術名作。除了向傅雷學習法語,每天到盧浮宮臨 摹名作,還在格朗休米亞畫院選修人體和速寫課。在朋友的 鼓動下,劉海粟將自己的油畫作品《前門》送往法國秋季沙 龍。結果作品入選,這是中國作品第一次參加法國沙龍展。 隨後,劉海粟的作品在法國獲得歡迎,他在1930年又入選季 沙龍。
劉海粟到達巴黎後,重點考察了19世紀的藝術。他對西方藝 術的研究就是以浪漫派為起點,對於19世紀後期的藝術考 察,劉海粟以印象派為起點,代表畫家有莫內、畢沙羅、西 斯萊、雷諾瓦等。繼而劉海粟研究後印象派、野獸派至現代 藝術流派,認真梳理,明確觀點:“由極端現實而折回至理 想,漸至與藝術上宗教性、地方性之消失,而與思想上新浪 漫派之潮流相融會。”
劉海粟的歐遊,一方面探索西方繪畫的發展歷程並吸取精 粹,另一方面劉海粟也懷著將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的抱 負,改變西方學術界對中國畫的錯誤認識,提高中國傳統繪 畫在世界學術界的地位。
時至1949年,劉海粟已數次前往歐洲考察(附圖7)德國、比 利時、法國等地,結識了畢加索與馬蒂斯等藝術家,亦已五 上黃山。在國外,他直觀地瞭解西方藝術工作室的機制,並 開始嘗試挑戰培育他成長的傳統中國畫的創作方法(附圖8)。 意識到通過臨摹學習的方法的局限性後,劉海粟提倡系統性 的藝術理論,並推崇通過直接觀察、摹寫和描繪來表現對於 風景的初始感受。這種理念直接促使他數次登臨黃山對景寫 生,在廣闊的自然中觀察不同季節和時間中風景和光線的變 化。此時期劉海粟的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到印象主義的痕跡和 他對梵古及塞尚的致敬(附圖9) 。
此時的中國湧現出一批新一代年輕畫家,他們在法國學院 派、野獸派和現實主義等西方技法的訓練下成長起來,並通 過中西技法的融合來復興傳統藝術精髓。作為這一新藝術運 動的先鋒代表,劉海粟不遺餘力地嘗試用油彩、水彩和水墨 等不同媒介,通過使用大膽率直的線條和豐富的色彩,來表 現安徽的風景。在《黃山西海》(拍品編號2501)中,樹枝和 岩石的細節都通過堅實的筆觸表現出來,顯示了劉海粟通過 寫生忠實記錄黃山風景的思路。1954年,劉海粟六上黃山時 再遇學生李可染,在這次巧遇中兩人交流他們對革新中國畫 筆墨的看法。對自然和藝術的共同熱愛磨礪了兩位畫家的畫 筆。
鍾愛黃山
此作品完成一年後,即1988年,劉海粟又幾次登上黃山。每 一次登山,劉海粟都抱著同一個目標,即全方位的研究黃山 的方方面面,並不斷地進行寫生和描繪(附圖10)。劉海粟的精 品之作正是在這幾年中不斷出現。
令人敬佩的是,這件作品是畫家91歲高齡時完成。作品中黃 山風景所傳達出來的力量和典雅都反映了畫家深厚的知識底 蘊和對每一片山石的敬畏。他知道如何通過變化毛筆的角度 來反應山石的自然肌理。懸崖上搖搖欲墜的殘樹和整體宏大 構圖中輕微的不對稱都反映了畫家對直接觀察和對景寫生的 重視。畫面中,在快速的筆觸下,色彩逐漸渲染出一種時間 凝滯的氣氛,使人想起印象派畫家的技法。從整體來看,這 幅作品精妙地展現和融合了畫家對中西藝術技巧的理解。劉 海粟亦因其遠見卓識,對美育和欣賞在中國的普及做出了突 出的貢獻。
劉海粟十上黃山的年份包括:
一上黃山:1918年,23歲
二上黃山:20世紀20年代
三上黃山:1935年,40歲
四上黃山:1936年,41歲
五上黃山:1936年冬,41歲
六上黃山:1954年,59歲 (Fig. 11)
七上黃山:1980年夏,85歲
八上黃山:1981年,86歲 (Fig. 12)
九上黃山:1982年,87歲
十上黃山:1988年秋,93歲 (Fig. 13)
- 劉海粟,《黃山談藝錄》
世上能十登黃山者本屈指可數,而能以92歲高齡上黃山者,則少 之又少。劉海粟一生癡迷黃山,九十歲後,更親登黃山作畫,為 求再現黃山至美之景,留下了巔峰之作。
早期影響
劉海粟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劉家鳳幼時曾參加太平天國起義, 母親洪淑儀為清代書法家、經濟學家洪亮吉之孫女(附圖 1)。在父 母的影響下,劉海粟耳濡目染,自幼熟讀詩書,習字繪畫,亦曾 師從康有為學畫(附圖2)。他很快便學到了西洋畫的一些基本原理 和技法,同時,他還閱讀大量的西方哲學和文學名著,並翻閱進 口美術畫冊。1909年,時年13歲的劉海粟赴上海進修。 母親的去世和包辦婚姻,讓劉海粟產生了遠走的願望。其父不同 意他遠赴日本,兩人商議後決定留在上海辦美術學校。
藝術革新
1912年11月23日,16歲的劉海粟與烏始光、張聿光在上海乍浦路 8號創辦了上海圖畫美術院(附圖3)。上海圖畫美術院後更名為上 海美術專科學校,為近代中國最早的著名藝術學校之一。當時藝 術與文化教育為少數知識分子的特權,而劉海粟堅信每個人都有 學習藝術的權利,曾言“不論出身,一律以才取人”,進一步為 普及藝術教育作出了寶貴的貢獻。上海圖畫美術院亦成為當時學 習歐洲藝術的重要地之一。在上海美專前後擔任教授和應聘客座 教授的西洋畫家有王濟遠、關良、潘玉良等,中國畫教授有黃賓 虹、張大千、潘天壽等。劉海粟還經常請一些學界名人到學校演 講,如蔡元培、康有為、梁啟超、郭沫若等等(附圖4)。劉海粟自 己也寫了許多美術專題論文,如《繪畫上必要之點》、《西洋風 景畫略史》等。
辦校伊始,學校的理念是民主,自由及旅行寫生 (附圖5)。上海美 專組織大規模的“旅行寫生”是該校的一大創舉- 從1917年春開 始,教員會定時帶學生赴龍華及滬西一帶實地寫生。劉海粟亦擬 定了宣言 :
“第一,我們要發展東方固有的藝術,研究西方藝術的蘊奧; 第二,我們要在極殘酷無情、乾燥枯寂的社會裡盡宣傳藝術的責 任。因為我們相信藝術能救濟現在中國民眾的煩苦,能夠驚覺一 般人的睡夢;第三,我們原沒有什麼學問,我們卻自信有這樣研 究和宣傳的誠心。”
1915年,上海美專就開始人體模特兒寫生,結果引起了社會上的 軒然大波。劉海粟便以“藝術叛徒”自號自勵,據理力爭,更加 堅定了美專的辦學宗旨。1927年4月,劉海粟被軍閥白崇禧部下 的楊虎通緝,罪名為“學閥”。劉海粟逃離上海去了日本,在日 本會見了很多藝術家,也觀賞到塞尚、梵古、高更和馬蒂斯等西 方現代主義藝術大師的原作和流傳到日本的中國歷代繪畫精品, 受到很大的震驚。
上世紀二十及三十年代,劉海粟的藝術觀念得到了進一步的發 展,他繼續擴展藝術教育,舉辦東西藝術展覽,促進藝術教育的 發展。他主張中西融合貫通,在上海圖畫美術院時因在課堂教學 中教授人體繪畫,屢次遭到社會各界抨擊。劉海粟頂住了取消裸 體模特課程的重重壓力,堅持初衷,堅守自己對藝術的理念。他 希望中國現代的藝術實踐能夠汲取外來影響及精粹,這亦成為貫 串他個人藝術生涯的精神。
學習西方
1929年2月,劉海粟受教育部之命赴歐洲考察(附圖6),到達 歐洲後,劉海粟立即鑽進了藝術殿堂中,如饑似渴地欣賞一 幅幅西方藝術名作。除了向傅雷學習法語,每天到盧浮宮臨 摹名作,還在格朗休米亞畫院選修人體和速寫課。在朋友的 鼓動下,劉海粟將自己的油畫作品《前門》送往法國秋季沙 龍。結果作品入選,這是中國作品第一次參加法國沙龍展。 隨後,劉海粟的作品在法國獲得歡迎,他在1930年又入選季 沙龍。
劉海粟到達巴黎後,重點考察了19世紀的藝術。他對西方藝 術的研究就是以浪漫派為起點,對於19世紀後期的藝術考 察,劉海粟以印象派為起點,代表畫家有莫內、畢沙羅、西 斯萊、雷諾瓦等。繼而劉海粟研究後印象派、野獸派至現代 藝術流派,認真梳理,明確觀點:“由極端現實而折回至理 想,漸至與藝術上宗教性、地方性之消失,而與思想上新浪 漫派之潮流相融會。”
劉海粟的歐遊,一方面探索西方繪畫的發展歷程並吸取精 粹,另一方面劉海粟也懷著將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的抱 負,改變西方學術界對中國畫的錯誤認識,提高中國傳統繪 畫在世界學術界的地位。
時至1949年,劉海粟已數次前往歐洲考察(附圖7)德國、比 利時、法國等地,結識了畢加索與馬蒂斯等藝術家,亦已五 上黃山。在國外,他直觀地瞭解西方藝術工作室的機制,並 開始嘗試挑戰培育他成長的傳統中國畫的創作方法(附圖8)。 意識到通過臨摹學習的方法的局限性後,劉海粟提倡系統性 的藝術理論,並推崇通過直接觀察、摹寫和描繪來表現對於 風景的初始感受。這種理念直接促使他數次登臨黃山對景寫 生,在廣闊的自然中觀察不同季節和時間中風景和光線的變 化。此時期劉海粟的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到印象主義的痕跡和 他對梵古及塞尚的致敬(附圖9) 。
此時的中國湧現出一批新一代年輕畫家,他們在法國學院 派、野獸派和現實主義等西方技法的訓練下成長起來,並通 過中西技法的融合來復興傳統藝術精髓。作為這一新藝術運 動的先鋒代表,劉海粟不遺餘力地嘗試用油彩、水彩和水墨 等不同媒介,通過使用大膽率直的線條和豐富的色彩,來表 現安徽的風景。在《黃山西海》(拍品編號2501)中,樹枝和 岩石的細節都通過堅實的筆觸表現出來,顯示了劉海粟通過 寫生忠實記錄黃山風景的思路。1954年,劉海粟六上黃山時 再遇學生李可染,在這次巧遇中兩人交流他們對革新中國畫 筆墨的看法。對自然和藝術的共同熱愛磨礪了兩位畫家的畫 筆。
鍾愛黃山
此作品完成一年後,即1988年,劉海粟又幾次登上黃山。每 一次登山,劉海粟都抱著同一個目標,即全方位的研究黃山 的方方面面,並不斷地進行寫生和描繪(附圖10)。劉海粟的精 品之作正是在這幾年中不斷出現。
令人敬佩的是,這件作品是畫家91歲高齡時完成。作品中黃 山風景所傳達出來的力量和典雅都反映了畫家深厚的知識底 蘊和對每一片山石的敬畏。他知道如何通過變化毛筆的角度 來反應山石的自然肌理。懸崖上搖搖欲墜的殘樹和整體宏大 構圖中輕微的不對稱都反映了畫家對直接觀察和對景寫生的 重視。畫面中,在快速的筆觸下,色彩逐漸渲染出一種時間 凝滯的氣氛,使人想起印象派畫家的技法。從整體來看,這 幅作品精妙地展現和融合了畫家對中西藝術技巧的理解。劉 海粟亦因其遠見卓識,對美育和欣賞在中國的普及做出了突 出的貢獻。
劉海粟十上黃山的年份包括:
一上黃山:1918年,23歲
二上黃山:20世紀20年代
三上黃山:1935年,40歲
四上黃山:1936年,41歲
五上黃山:1936年冬,41歲
六上黃山:1954年,59歲 (Fig. 11)
七上黃山:1980年夏,85歲
八上黃山:1981年,86歲 (Fig. 12)
九上黃山:1982年,87歲
十上黃山:1988年秋,93歲 (Fig.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