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陳逸飛是1980年第一批獲准赴美學習藝術的中國藝術家之一。這重經歷加上1976年文革的完結,促使這位中國共產黨內有名的藝術家由歌頌共產理念,並以社會現實主義風格作畫的風格,改變藝術路向。這一變使他得以探討西方諸如印象主義等風格及影響,從而融薈中西。
陳逸飛早期的風景畫《水鄉 · 微瀾》(拍品編號387),描繪他家鄉浙江的一派寧靜景致。在1982年夏天遊歷歐洲時,他曾畫過威尼斯的運河,在回國後便想到要畫家鄉浙江相類似的水鄉風情。包括《水鄉 · 微瀾》在內這系列的作品,讓人可以比較東西方同中有異的風光及建築,也表現出陳逸飛作品中常見的東西兼融。在歐遊後四年畫成的《水鄉 · 微瀾》,以其寫實風格與早期的作品相異,表現出陳氏由早期的印象主義風格轉向,並可見之後浪漫寫實風格的端倪,這點在他後來對景物及仕女充滿戲劇張力的作品得見。然而印象派風格的筆法,在畫中諸如河畔屋頂斑駁的瓦片中,仍清晰可見,陳氏以粗筆的灰色表現了瓦片反映的光線,加以他對油彩嫻熟的運用,營造出立體感及空間深度。畫作的淡色調在陳氏筆下的風景畫亦很常見,表現出寧靜水鄉之感。
陳逸飛早期的風景畫《水鄉 · 微瀾》(拍品編號387),描繪他家鄉浙江的一派寧靜景致。在1982年夏天遊歷歐洲時,他曾畫過威尼斯的運河,在回國後便想到要畫家鄉浙江相類似的水鄉風情。包括《水鄉 · 微瀾》在內這系列的作品,讓人可以比較東西方同中有異的風光及建築,也表現出陳逸飛作品中常見的東西兼融。在歐遊後四年畫成的《水鄉 · 微瀾》,以其寫實風格與早期的作品相異,表現出陳氏由早期的印象主義風格轉向,並可見之後浪漫寫實風格的端倪,這點在他後來對景物及仕女充滿戲劇張力的作品得見。然而印象派風格的筆法,在畫中諸如河畔屋頂斑駁的瓦片中,仍清晰可見,陳氏以粗筆的灰色表現了瓦片反映的光線,加以他對油彩嫻熟的運用,營造出立體感及空間深度。畫作的淡色調在陳氏筆下的風景畫亦很常見,表現出寧靜水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