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印尼藝術家阿凡迪精於表現主義繪畫,是二十世紀舉足輕重的亞洲現代藝術家。其作品充滿魄力與活力,飽含他對藝術的熱忱。據藝術史學家卡拉兒.霍特(Claire Holt) 所言,阿凡迪是一位自學成才的畫家,他追求在積極描繪所畫對象的同時,自由隨性地表達自己內心情感。阿凡迪作品上厚塗的層次和質感便具體彰顯出他隨性不羈的表現力,顏料被直接擠到畫面,再用手指、手掌和手腕舞弄出受哇揚皮影戲啟發的漩渦和波浪造形。正因為這一獨特技巧,阿凡迪的作品成為亞洲的前衛藝術代表,更有人將其與後印象派時期荷蘭畫家梵高進行比較。
正如梵高一般,阿凡迪繪畫不太著重理性思維,而是以感知和情感為主導,經常選擇跟隨自己的直覺。他在荷蘭殖民時期受教育,初期受西方現實主義影響,作寫實主義畫幅。但他逐步建立起其標誌性的表現主義風格畫風,以繽紛亮麗的畫面呈現印尼日常生活之象,滿盈情感張力。對阿凡迪而言,他並不需要刻意營造出理想化的天堂,他與自己的文化背景緊密相扣,總能在平凡無奇中看到美的存在,毫不費力地在畫布上呈現出每個場景或物件的精粹。他眼光敏銳,積極觀察周遭環境,深入理解所畫對象,從而有力地表達出其最初的靈感和感性。
《默拉皮景觀》( 拍品編號49) 所描繪的是印尼活動性最強的層狀火山之一默拉皮火山, 其爪哇語名字「Gunung Merapi」便是「火山」的意思。阿凡迪從遠處捕捉這座活躍的火山和它周圍的景致,頗為寫實地記錄在畫面上,畫中的河流應為肯多爾河,斜跨過畫面,圍繞著默拉皮火山,慢悠悠的姿態與煙霧騰升、蠢蠢欲動的火山形成對比。此作的題材是阿凡迪經常繪畫的,但與其他作品不同,這次他從斜方廣角遠觀,加入火山周圍的綠野青蔥,以及其他茂盛的生命力,盡顯印尼的迷人風景。
在《默拉皮景觀》中,默拉皮火山佔據了約四分之一的畫面,這座頑固的火山就像一個暫時微睡的巨人,令旁邊的其他生物都顯得很渺小。觀者的眼睛隨畫家勾勒出的輪廓, 順著蜿蜒的河流到達畫面的焦點, 那是前方看不穿的神秘境地。遠處的斜角消失點好像並無任何之物,但它驅使觀者不由反復思忖默拉皮火山令人畏懼的本性,猶如置身於阿凡迪所處的環境。自十七世紀開始,人們就視無可測量的未知為壯觀之頂點,它讓人又敬又畏,與德比的約瑟夫.萊特畫作《維蘇威火山爆發,拿坡里灣島嶼景象》等一般壯麗風景畫相較,多了一份深刻的張力。阿凡迪在畫中呈現出默拉皮火山的宏大以及人類在面對大自然威力下的無能為力,畫面中間可見兩個模糊黑團似的小人,在曠野中顯得極為渺小。
阿凡迪筆下的景觀令人屏息,足以提醒我們大自然龐大的摧毀力,與此同時,它也代表了生命之輪,以及其平復災難的力量。畫面上濃密的植被以深沉的鉻綠色為基調,上面佈滿厚塗線條,成為極富質感的畫面,表現出大風拂過綠地的動感。透過茂盛的植被,我們想起火山灰土壤擁有的豐富礦物質,滋養整個地區植物的生長,而成千上萬的人也因為其肥沃的土地而選擇鄰近活躍火山安家。因此,與大自然的相處是印尼人民生活中重要一部分,他們對大自然有著錯綜複雜而神秘的信仰,充滿崇敬。《默拉皮景觀》是一幅浪漫主義傑作,但阿凡迪並無刻意煽情,是他對印尼壯麗山河最崇高的致敬。
正如梵高一般,阿凡迪繪畫不太著重理性思維,而是以感知和情感為主導,經常選擇跟隨自己的直覺。他在荷蘭殖民時期受教育,初期受西方現實主義影響,作寫實主義畫幅。但他逐步建立起其標誌性的表現主義風格畫風,以繽紛亮麗的畫面呈現印尼日常生活之象,滿盈情感張力。對阿凡迪而言,他並不需要刻意營造出理想化的天堂,他與自己的文化背景緊密相扣,總能在平凡無奇中看到美的存在,毫不費力地在畫布上呈現出每個場景或物件的精粹。他眼光敏銳,積極觀察周遭環境,深入理解所畫對象,從而有力地表達出其最初的靈感和感性。
《默拉皮景觀》( 拍品編號49) 所描繪的是印尼活動性最強的層狀火山之一默拉皮火山, 其爪哇語名字「Gunung Merapi」便是「火山」的意思。阿凡迪從遠處捕捉這座活躍的火山和它周圍的景致,頗為寫實地記錄在畫面上,畫中的河流應為肯多爾河,斜跨過畫面,圍繞著默拉皮火山,慢悠悠的姿態與煙霧騰升、蠢蠢欲動的火山形成對比。此作的題材是阿凡迪經常繪畫的,但與其他作品不同,這次他從斜方廣角遠觀,加入火山周圍的綠野青蔥,以及其他茂盛的生命力,盡顯印尼的迷人風景。
在《默拉皮景觀》中,默拉皮火山佔據了約四分之一的畫面,這座頑固的火山就像一個暫時微睡的巨人,令旁邊的其他生物都顯得很渺小。觀者的眼睛隨畫家勾勒出的輪廓, 順著蜿蜒的河流到達畫面的焦點, 那是前方看不穿的神秘境地。遠處的斜角消失點好像並無任何之物,但它驅使觀者不由反復思忖默拉皮火山令人畏懼的本性,猶如置身於阿凡迪所處的環境。自十七世紀開始,人們就視無可測量的未知為壯觀之頂點,它讓人又敬又畏,與德比的約瑟夫.萊特畫作《維蘇威火山爆發,拿坡里灣島嶼景象》等一般壯麗風景畫相較,多了一份深刻的張力。阿凡迪在畫中呈現出默拉皮火山的宏大以及人類在面對大自然威力下的無能為力,畫面中間可見兩個模糊黑團似的小人,在曠野中顯得極為渺小。
阿凡迪筆下的景觀令人屏息,足以提醒我們大自然龐大的摧毀力,與此同時,它也代表了生命之輪,以及其平復災難的力量。畫面上濃密的植被以深沉的鉻綠色為基調,上面佈滿厚塗線條,成為極富質感的畫面,表現出大風拂過綠地的動感。透過茂盛的植被,我們想起火山灰土壤擁有的豐富礦物質,滋養整個地區植物的生長,而成千上萬的人也因為其肥沃的土地而選擇鄰近活躍火山安家。因此,與大自然的相處是印尼人民生活中重要一部分,他們對大自然有著錯綜複雜而神秘的信仰,充滿崇敬。《默拉皮景觀》是一幅浪漫主義傑作,但阿凡迪並無刻意煽情,是他對印尼壯麗山河最崇高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