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李真早期曾為臺灣本地寺院雕刻佛像。對於那段時間的 創作他曾回憶「我深感對佛教認識的匱乏,創作遭遇瓶 頸。因此我參閱了大量關於佛教、宗教、哲學,甚至道 教的書籍;同時,仔細觀察博物館中陳列的古董佛像雕 塑。隨著對其瞭解的不斷深入,我的內心也被深深震 撼。」最終李真的藝術創作由傳統佛教造像轉為線條柔 和圓潤的極簡主義。
雖然孩童的青銅製身軀豐滿圓潤,彷彿充足了氣,向四 面膨脹開來,卻仍能像他指尖之上那朵銀色的雲一般輕 盈——彷彿一陣風吹來就能把他捲走。相反地,其腳下 的岩石又顯得堅實沉穩,牢牢將整座雕塑固定在地上。 以巨大的反差強調媒材近乎精神的物質性。該作品所展 示的沉重與輕盈,實與虛,正是將觀者引入明覺清澈與 精神冥想的佛教之根本概念「空」,也正是李真對造型 達到至臻領悟的證明。
李真匠心獨具的比例設計更為其作品增添一分迷人的魔 幻魅力。他將建築與人物的比例關係顛倒,迫使觀者對 各個元素的尺寸產生疑問:到底是宮殿被縮小以置於銀 色的雲朵之上?還是人物被放大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 作品充滿戲劇衝突的比例設計更凸顯宮殿高懸于天庭之 上。《天闕輕舟》(拍品編號300) 有不同的尺寸版本, 李真隨著放大縮小的比例對於作品本身各個元素都作了 不同的調整,唯有細細品味李真對視覺美感的堅持才能 分辨其中。
雖然孩童的青銅製身軀豐滿圓潤,彷彿充足了氣,向四 面膨脹開來,卻仍能像他指尖之上那朵銀色的雲一般輕 盈——彷彿一陣風吹來就能把他捲走。相反地,其腳下 的岩石又顯得堅實沉穩,牢牢將整座雕塑固定在地上。 以巨大的反差強調媒材近乎精神的物質性。該作品所展 示的沉重與輕盈,實與虛,正是將觀者引入明覺清澈與 精神冥想的佛教之根本概念「空」,也正是李真對造型 達到至臻領悟的證明。
李真匠心獨具的比例設計更為其作品增添一分迷人的魔 幻魅力。他將建築與人物的比例關係顛倒,迫使觀者對 各個元素的尺寸產生疑問:到底是宮殿被縮小以置於銀 色的雲朵之上?還是人物被放大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 作品充滿戲劇衝突的比例設計更凸顯宮殿高懸于天庭之 上。《天闕輕舟》(拍品編號300) 有不同的尺寸版本, 李真隨著放大縮小的比例對於作品本身各個元素都作了 不同的調整,唯有細細品味李真對視覺美感的堅持才能 分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