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SURA FUNAKOSHI (JAPAN, B.1951)
舟越桂(日本,1951年生)

圖書館中的莎凡娜

細節
舟越桂
舟越桂(日本,1951年生)
圖書館中的莎凡娜
樟木 大理石 雕塑 (附鐵底座)
sculpture: 92 x 56 x 34.5 cm. (36 1/4 x 22 x 13 5/8 in.)
base: 89 x 40 x 40 cm. (35 x 15 3/4 in.)
overall: 181 x 56 x 40 cm. (71 1/4 x 22 x 15 3/4 in.)
2000年作
來源
日本 東京 西村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歐洲 私人收藏
出版
2003年 《舟越桂作品1980-2003》 朝日新聞社 東京 日本(圖版,第171頁)
2011年 《舟越桂》 熊本市現代美術館 熊本 日本 (圖版,第71頁)
展覽
2000年7月1日—31日 「夏季展2000」 西村畫廊 東京 日本
2010年12月11日—2011年2月13日 「舟越桂」 熊本市現代美術館 熊本 日本

拍品專文

舟越桂的創作融合歐洲中世紀木雕和日本「仏師」(佛像雕塑家)佛像木雕的特色,展現出微妙的平衡。作品既有基督教聖像的影子,也有日本仏師運慶的寺院佛像的味道,體現東西方藝術之間的對話。仏師運慶將新現實主義引進日本佛像雕塑,其作品超凡脫俗,一直是舟越桂在雕塑藝術上 致力追求的精神境界。為了充分表現人物的神髓,他塑造的人像並不是由肩膀開始,而是由腰開始的半身像。藝術家藉著這種「人體的存在感」 進行持續的探索,希望透過雕塑表達「靜寂空靈的意境,與及活力和能 量」。雕塑臉上總是一副出神的樣子,凝視著遠方,與觀者鮮有眼神的接觸。這種若有所思的表情是透過雙眼的位置營造出來;他要花上整個月時間完成頭部的雕刻之後才把眼睛裝嵌上去。
舟越桂的半身像以楠木雕成,而最引人入勝的靈魂之窗則是由著了色的大 理石鑲嵌而成。這種鑲嵌石頭的方式源自鐮倉時期(1185-1333)以水晶 作為眼睛的造法,在古埃及亦很常見。藝術家刻意保留雕琢的痕跡,並以細緻的著色強調木材的肌理和雕塑的細節,《在圖書館中的草原》(拍品編 號301) 就是很好的例證。有些時候,他又會集寫實與幻想於一身,在人像上加上不尋常的身體部位或將人像的脖子拉長。其人像內斂的表情予人心細如塵的感覺,彷彿洞悉世情,具有攝人心神的力量。

更多來自 亞洲當代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