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征服西方,夢想和遺忘:越南畫作策展精選》
以藝術的層面而言,藝術家才是決定性的因素;但以 藝術史而言,能起決定性作用的往往是買家。唯有買 家而不是業餘人士,才是決斷一位藝術家是否能進入 歷史的關鍵:世界上沒有天才會被埋沒,只要有才 華,一定會被世人發覺並得到認可。買家可以是公部 門或私人、篤信宗教或無信仰、贊助人或權威人士, 但是無論如何,他總是身處於藝術的核心。從1776年 以來,佳士得就開始創造或鼓勵這項行為,因此許多 最為精美絕倫的作品都被私人所珍藏。
這項特點,尤其在越南畫作中得到體現。在2016年5 月成功的推出了第一個越南藝術策展精選《 記憶中 的美好事物》之後,我們很驕傲的再次推出一組經過 精心挑選、蘊含歷史與高度藝術價值的新作品。本次 呈現五位大師的大名是:黎譜(1907-2001)、武元談 (1908-2000)、與梅忠恕(1906-1980)。這三位奠定 了《 征服西方》的基調,因為他們踏上前往法國的旅 途,最終在法國定居。
黃習州(Hoang Tich Chu,1912-2003)當初也想追 隨前三位前輩的腳步,但礙於諸多原因,他最終選 擇了放棄。最後一位則是阮忠(Nguyen Trung,生於 1940)。因為受到社會與政治因素影響,他只能繼續 做為一位南越人,無法踏上相同的道路。
佳士得很驕傲的為大家呈現這批畫作。在挑選過程 中,我們毫不妥協:唯有大師級的藝術家與傑出作品 才能入選。精選出的作品技巧多元,包括了水粉畫、 水墨絹本、布面油畫,以及漆畫。作品年代從1937年 跨越到1999年,其描繪內容包羅萬象,不限任何地點 及任何主題。它們的來源出處更是無懈可擊。
征服、夢想、遺忘:這是來自命運共同體的三聯畫。
藝術家追尋的是一種純粹的絕對。這種絕對設定於一 個時空,但是透過他們當時在西方、尤其是在巴黎的 藝術敘事,一種普世的絕對因而出現。 1018年圓寂的萬行禪師(Van Hanh),協助建立了越 南的李朝(Ly Dynasty, 1009-1225),並將河內定為國 都:給弟子的開示
生命如電:閃爍即逝
花朵於春日綻放,於秋日凋零
物昌盛爾後衰敗,又有何懼:
嬌柔的朝露,安住於草葉之上
追隨藤田嗣治以及後來的趙無極、朱德群及其他知名 藝術家的腳步,黎譜、武元談、與梅忠恕於1931到 1937年之間,相繼來到巴黎。除了梅忠恕在1962年 回到越南做了短暫的拜訪之外,他們三人終其一生沒 有再踏上越南故土,選擇一輩子旅居於法國。
從我們精選的作品中,觀者可以清楚的見證他們獨特 技巧的演變。黎譜及武元談從典雅優美的絹本畫開 始,到1963年受到美國Wally Findlay 藝廊委託,進 而轉變風格,創造出印象派風格的布面油畫。在這 段「Findlay藝廊時期」,黎譜偏愛描繪田園式鄉村 婦女與花朵。相較於黎譜從戰後到1960年代早期的 「Romanet藝廊」中期時作品,此時他的作品呈現出 較為大膽、妍麗的筆觸。
武元談經常透過對越南19世紀初、一首優美敘事詩 《傳翹》(Kim-Vân-Kieû)的暗喻,來表現他的藝 術形式。佛學意境在他的作品中油然而生,之後這 個元素也在《旺斯的聖保羅》(法國蔚藍海岸)(Lot 424)中顯現。武元談在1959年移居到旺斯的聖保羅, 以期達到一種生命中的圓滿。
梅忠恕則是忠於自我,一輩子只採用單一的絹本畫媒 材:從精選作品中,觀者可感受到他畫中人物與其他 事物共享畫中的空間,但是背景中的細節也刻畫得無 微不至。梅忠恕製作的原畫框以及每幅作品的珍貴外 盒都成為他創作的一部分。武元談更是將這項特色發 揚光大,有趣的一點是他比黎譜更加重視畫框。 這三位朋友都是傑出的藝術大師,享有愛國的普遍個 性。從他們傳承給我們的卓越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 到越南畫作中,所有激發情感的多方面向與其最為出 色的特質。
與之前三位藝術家相較之下,黃習州(Hoang Tich Chu)幾乎可稱得上是當代畫家了。他與他們來自相同 的社會背景,具有相同習畫與教育背景,但是卻選擇 了不同的道路:黃習州追隨了越南獨立同盟會,並且 在1945年,焚燒了自己許多的作品。因為對北越新政 權的幻想破滅,黃習州在1955年於巴黎和黎譜相聚 首。雖然這兩位畫家非常享受彼此的共有時光,而且 黃習州也感受到西方的招喚,他還是毅然回到家鄉與 深愛的妻子及家人團聚。除了替新政權創造了一些圖 像描繪之外,他選擇了以妻子黃雪珍(Hoang Tuyet Trinh)做為繪畫的靈感來源,並以漆畫技巧為主要 作畫方式,其技術之純熟,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阮忠(Nguyen Trung)屬於南越被犧牲的一代。在此年 代,藝術被擱置一旁,繪畫的主題都較為符合政治教 條主義。每個人都因為越戰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對 當時的藝術家而言,有些人消失無蹤或被遺忘。年少 時期的阮忠多半創作抽象畫,但隨著時間的流轉,他 在表面上以似乎是為了表現和平及靜謐為名,開始描 繪穿著傳統奧黛服飾婦女所流露出的詩意以及情感。
文人高伯適及其姪子高伯迓,在19世紀對這項原則的 運用達到了最高境界。
若無遠行,焉知人間塵土之滋味?
遠離故國滿懷鄉愁的流浪
從功成名就擺盪至生命的虛無
藝術家就是時間的信使,其作品則流芳千古。
Jean-François Hubert
越南藝術資深顧問
以藝術的層面而言,藝術家才是決定性的因素;但以 藝術史而言,能起決定性作用的往往是買家。唯有買 家而不是業餘人士,才是決斷一位藝術家是否能進入 歷史的關鍵:世界上沒有天才會被埋沒,只要有才 華,一定會被世人發覺並得到認可。買家可以是公部 門或私人、篤信宗教或無信仰、贊助人或權威人士, 但是無論如何,他總是身處於藝術的核心。從1776年 以來,佳士得就開始創造或鼓勵這項行為,因此許多 最為精美絕倫的作品都被私人所珍藏。
這項特點,尤其在越南畫作中得到體現。在2016年5 月成功的推出了第一個越南藝術策展精選《 記憶中 的美好事物》之後,我們很驕傲的再次推出一組經過 精心挑選、蘊含歷史與高度藝術價值的新作品。本次 呈現五位大師的大名是:黎譜(1907-2001)、武元談 (1908-2000)、與梅忠恕(1906-1980)。這三位奠定 了《 征服西方》的基調,因為他們踏上前往法國的旅 途,最終在法國定居。
黃習州(Hoang Tich Chu,1912-2003)當初也想追 隨前三位前輩的腳步,但礙於諸多原因,他最終選 擇了放棄。最後一位則是阮忠(Nguyen Trung,生於 1940)。因為受到社會與政治因素影響,他只能繼續 做為一位南越人,無法踏上相同的道路。
佳士得很驕傲的為大家呈現這批畫作。在挑選過程 中,我們毫不妥協:唯有大師級的藝術家與傑出作品 才能入選。精選出的作品技巧多元,包括了水粉畫、 水墨絹本、布面油畫,以及漆畫。作品年代從1937年 跨越到1999年,其描繪內容包羅萬象,不限任何地點 及任何主題。它們的來源出處更是無懈可擊。
征服、夢想、遺忘:這是來自命運共同體的三聯畫。
藝術家追尋的是一種純粹的絕對。這種絕對設定於一 個時空,但是透過他們當時在西方、尤其是在巴黎的 藝術敘事,一種普世的絕對因而出現。 1018年圓寂的萬行禪師(Van Hanh),協助建立了越 南的李朝(Ly Dynasty, 1009-1225),並將河內定為國 都:給弟子的開示
生命如電:閃爍即逝
花朵於春日綻放,於秋日凋零
物昌盛爾後衰敗,又有何懼:
嬌柔的朝露,安住於草葉之上
追隨藤田嗣治以及後來的趙無極、朱德群及其他知名 藝術家的腳步,黎譜、武元談、與梅忠恕於1931到 1937年之間,相繼來到巴黎。除了梅忠恕在1962年 回到越南做了短暫的拜訪之外,他們三人終其一生沒 有再踏上越南故土,選擇一輩子旅居於法國。
從我們精選的作品中,觀者可以清楚的見證他們獨特 技巧的演變。黎譜及武元談從典雅優美的絹本畫開 始,到1963年受到美國Wally Findlay 藝廊委託,進 而轉變風格,創造出印象派風格的布面油畫。在這 段「Findlay藝廊時期」,黎譜偏愛描繪田園式鄉村 婦女與花朵。相較於黎譜從戰後到1960年代早期的 「Romanet藝廊」中期時作品,此時他的作品呈現出 較為大膽、妍麗的筆觸。
武元談經常透過對越南19世紀初、一首優美敘事詩 《傳翹》(Kim-Vân-Kieû)的暗喻,來表現他的藝 術形式。佛學意境在他的作品中油然而生,之後這 個元素也在《旺斯的聖保羅》(法國蔚藍海岸)(Lot 424)中顯現。武元談在1959年移居到旺斯的聖保羅, 以期達到一種生命中的圓滿。
梅忠恕則是忠於自我,一輩子只採用單一的絹本畫媒 材:從精選作品中,觀者可感受到他畫中人物與其他 事物共享畫中的空間,但是背景中的細節也刻畫得無 微不至。梅忠恕製作的原畫框以及每幅作品的珍貴外 盒都成為他創作的一部分。武元談更是將這項特色發 揚光大,有趣的一點是他比黎譜更加重視畫框。 這三位朋友都是傑出的藝術大師,享有愛國的普遍個 性。從他們傳承給我們的卓越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 到越南畫作中,所有激發情感的多方面向與其最為出 色的特質。
與之前三位藝術家相較之下,黃習州(Hoang Tich Chu)幾乎可稱得上是當代畫家了。他與他們來自相同 的社會背景,具有相同習畫與教育背景,但是卻選擇 了不同的道路:黃習州追隨了越南獨立同盟會,並且 在1945年,焚燒了自己許多的作品。因為對北越新政 權的幻想破滅,黃習州在1955年於巴黎和黎譜相聚 首。雖然這兩位畫家非常享受彼此的共有時光,而且 黃習州也感受到西方的招喚,他還是毅然回到家鄉與 深愛的妻子及家人團聚。除了替新政權創造了一些圖 像描繪之外,他選擇了以妻子黃雪珍(Hoang Tuyet Trinh)做為繪畫的靈感來源,並以漆畫技巧為主要 作畫方式,其技術之純熟,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阮忠(Nguyen Trung)屬於南越被犧牲的一代。在此年 代,藝術被擱置一旁,繪畫的主題都較為符合政治教 條主義。每個人都因為越戰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對 當時的藝術家而言,有些人消失無蹤或被遺忘。年少 時期的阮忠多半創作抽象畫,但隨著時間的流轉,他 在表面上以似乎是為了表現和平及靜謐為名,開始描 繪穿著傳統奧黛服飾婦女所流露出的詩意以及情感。
文人高伯適及其姪子高伯迓,在19世紀對這項原則的 運用達到了最高境界。
若無遠行,焉知人間塵土之滋味?
遠離故國滿懷鄉愁的流浪
從功成名就擺盪至生命的虛無
藝術家就是時間的信使,其作品則流芳千古。
Jean-François Hubert
越南藝術資深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