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陳逸飛在《玄想》(拍品編號549)這幅作品中以昏黃的光線,如弄堂上昏暗的街燈,或是屋內的蠟燭發出朦朧的光線,渲染了懷舊、浪漫的氣氛,而昏暗的背景亦將觀者的注意力轉移到人物身上中式服裝的細節、籠裡的小鳥和漆桌的中式木雕圖案。仕女面目楚楚可憐,若有所思,令觀者不禁思忖,她的命運會否如畫框中的籠中鳥般相同?陳逸飛以稍微俯視的角度和距離感,描繪哀愁的仕女伏趴在桌案上,彷彿帶出了在中國舊社會中女人被物化和處於被動的地位。
80年代初,陳逸飛移居紐約,開始創作水鄉風景、音樂人物及古典仕女系列。1992年,陳逸飛以舊上海為主題親自執導電影《海上舊夢》,電影沒有常見的人物之間的對白,只有濃濃的鄉愁和懷舊的情感,有評論家認為「電影的每格畫面都是陳逸飛作畫的一種藝術延伸」,這個延伸亦見作於2000年的《玄想》,畫作著重氣氛渲染,將光線集中在人物,背景朦朧化,不禁令人聯想起王家衛在《花樣年華》中的電影鏡頭,同樣試圖以無聲的眼神與面部表情來表達一切。
《玄想》結合歐洲寫實主義和東方人物主題,其用色技巧營造了浪漫寫實主義藝術風格,營造出一種詩意的寧靜和戲劇性的明暗對比,令人想到巴洛克時期畫家的技法及專注表現單一主題的意圖。陳逸飛大膽地使用黑色背景,把這個極具歷史意義,又充滿感染力、創造力的時代凝住了。畫中的女主角猶如在夢境中出現,當代的觀者通過陳氏的畫作穿梭了兩個時空。觀者徘徊在夢境與現實之間,促成了幻想的空間,久遠的歷史頓然成了永恆。
80年代初,陳逸飛移居紐約,開始創作水鄉風景、音樂人物及古典仕女系列。1992年,陳逸飛以舊上海為主題親自執導電影《海上舊夢》,電影沒有常見的人物之間的對白,只有濃濃的鄉愁和懷舊的情感,有評論家認為「電影的每格畫面都是陳逸飛作畫的一種藝術延伸」,這個延伸亦見作於2000年的《玄想》,畫作著重氣氛渲染,將光線集中在人物,背景朦朧化,不禁令人聯想起王家衛在《花樣年華》中的電影鏡頭,同樣試圖以無聲的眼神與面部表情來表達一切。
《玄想》結合歐洲寫實主義和東方人物主題,其用色技巧營造了浪漫寫實主義藝術風格,營造出一種詩意的寧靜和戲劇性的明暗對比,令人想到巴洛克時期畫家的技法及專注表現單一主題的意圖。陳逸飛大膽地使用黑色背景,把這個極具歷史意義,又充滿感染力、創造力的時代凝住了。畫中的女主角猶如在夢境中出現,當代的觀者通過陳氏的畫作穿梭了兩個時空。觀者徘徊在夢境與現實之間,促成了幻想的空間,久遠的歷史頓然成了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