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YU (CHANG YU, FRANCE/CHINA, 1895-1966)
常玉 (法國/中國, 1895-1966)

坐姿男子

細節
常玉
常玉 (法國/中國, 1895-1966)
坐姿男子
水墨 紙本
42 x 25.5 cm. (16 1/2 x 10 in.)
款識:玉 SANYU (右下)
來源
法國 巴黎 尚.克勞德.希耶戴先生舊藏
美國 私人收藏
此作品附財團法人立青文教基金會開立之作品保證文件
出版
2015年《常玉素描及水彩全集》衣淑凡著 立青文教基金會 台北 台灣 (電子版摘自http:/www.artofsanyu.org/ 圖版, 編號D2424)

拍品專文

線條的韻律

水墨速寫必須靠著沈穩的手、流暢隨性的姿態,以及能夠透過睿智的角度觀看模特兒的雙眼,而常玉便是在巴黎蒙帕納斯的大茅屋學院每個午後所舉辦的開放課程中接觸到裸體速寫,並從中磨練與精進上述的三個構成元素。

常玉的友人龎薰琹曾表示在蒙帕納斯有數間學院,最知名的便是大茅屋學院,上午或下午都可到學院習畫,他並提到:「我和常玉都是下午去畫速寫…常玉喜歡用毛筆畫速寫,很多人認識他,他一來很多人圍繞著他,坐在他周邊,如果模特兒擺的姿勢好,他就畫模特兒。他常畫他周圍的人,他專畫全身女像,十分鐘就可畫好。最有趣的是他把周圍的人,不管男的女的,年輕的或中年的都畫成裸體,沒有人抗議,反倒是極受歡迎。我想他在巴黎十多年,大概就是這樣生活。」

女體作為前衛的探索

常玉當時來到了位於歐洲前衛運動的中心點的大茅屋學院,遠離因為1917年所發生的爭議事件而嚴厲禁止裸體畫的中國,同時也從巴黎頑固的學院派藝術學院出走。常玉與生俱來自由的個性與當時一戰後的氛圍不謀而合,在那段期間,藝術家為了追求嶄新的表現模式而力求脫離既有機構與派別的束縛,並且試著努力擺脫戰後創傷期的陰暗現實面。

常玉當時透過眾多藝術家的繆斯與情人的「蒙帕拿斯的琪琪」或是他於1929年至1932的經紀人亨利・皮耶・侯謝的引薦而認識了曼·雷。他們兩位都運用了抽象的手法詮釋女體,常玉透過畫筆,而曼・雷則是利用攝影,透過鏡頭產生變形或是曝光的效果。兩位藝術家都用了具備詩意的眼光挑戰「再現」這個議題,表現出誇張的腰圍、圓潤的腿(《坐姿裸女》,拍品編號651)、彎曲的背部,或將雙腿稍作省略,捨去其中之一《坐姿女人》,拍品編號655)。

簡單的本質

亨利・馬蒂斯於三零年代在《主題與變奏》中開始創作裸體畫,進行簡化形體的探索,也因此進而衍生至五零年代的剪紙系列。他將女性的剪影進一步的簡化成極簡的線條,遊走於抽象的邊緣,讓畫作抽離現實,形成如同中文字一般的自主符號。這些畫作被馬蒂斯歸類為「線條書寫」,而同樣的概念也可沿用在常玉的書法筆畫上。

相較於常玉受到廣大注意的油畫作品,他的繪畫作品在1982年第一次在亞洲由陳炎鋒安排於台北版畫家畫廊舉辦展覽之前卻是鮮少人知。常玉所創作的帶著純粹的線條以及靈巧精準度的繪畫在當今已被視為他的創作中極具代表性的表現,呈現出中華美學中的純簡,同時蘊含著現代極簡藝術的精髓。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