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陳福善的藝術語言並不刻意關注和區分西方或東方藝術,而是強調作品中所表現出的想像力。陳福善早期作品大多受英國當代山水畫影響,技法嫺熟;60年代中期,他的風格完全轉變為實驗超現實主義風格,作品營造出如萬花筒般夢幻的色彩與場景。陳福善喜歡將日常生活的事物轉化為畫中形象。他將電視作為他的寫生對象,晚上常常會看電視至凌晨,因而畫面也出現了充滿奇思異想的人物及奇怪的生物。《綠野仙蹤》的構圖與1939年同名歌舞電影的海報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其中桃樂絲、托托、鐵皮人、膽小獅、魔女等人物的形象也隱約可見。或許陳福善也曾在電視上看過這一經典電影,從而創作出充滿童趣的畫面。
陳福善,生於巴拿馬,1910年移居香港。早年從事律師事務所打字員和船務公司設計工作,業餘時間通過倫敦一所藝術學校的函授課程自修繪畫。同時,陳福善亦為多產的知名作家,作品常被刊登在各種雜誌和報紙上。
陳福善,生於巴拿馬,1910年移居香港。早年從事律師事務所打字員和船務公司設計工作,業餘時間通過倫敦一所藝術學校的函授課程自修繪畫。同時,陳福善亦為多產的知名作家,作品常被刊登在各種雜誌和報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