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 SOO-KEUN (KOREA, 1914-1965)
美國重要私人收藏
朴壽根(韓國,1914-1965)

無題

細節
朴壽根
朴壽根(韓國,1914-1965)
無題
油彩 畫板
36.7 x 24.5 cm. (14 ½ x 9 5/8 in.)
來源
原藏者直接購自藝術家本人,現由原藏者家屬收藏
美國 私人收藏

拍品專文

「我把充分的油混入白色與橙赭色的顏料中,再用這些顏料覆蓋畫布的粗糙表面,並等待它完全乾透。然後,我再依據同樣的過程,把顏料一層一層地塗抹在畫布上。我特意在最後一層顏料中混入非常少量的油,以免顏料乾燥後產生裂縫。直到整個畫布表面就緒,我才開始運用粗獷的黑色線條在畫布上描繪人物與風景的輪廓。」
- 朴壽根

佳士得香港晚間拍賣首度聚焦朴壽根的作品。朴壽根是韓國現代藝術史上獲得最高肯定的先驅之一。他生於1914年,家鄉在南韓的陽口郡。1950 年代初韓戰時的極端家貧、家庭破碎所帶來的悲劇、以及被剝奪接受教育的機會等,都曾令他苦不堪言。但他卻克服了一切困難,成為創立韓國現代美學典型之一的繪畫大師。

朴壽根不同於離開韓國到海外深造的同時期當代藝術家,他從未離開他的祖國,主要是因為他自青少年時期開始,就必須代替罹患乳癌而過世的母親、以及在母親過世後便拋棄他們的父親,承擔照顧兄弟姊姊的責任。與土地之間溫暖而強烈的聯繫,滿滿洋溢於朴壽根畫作。這除了有賴於他嫻熟精巧的繪畫技法,更大部分源於他照顧年幼弟妹而來的母性經歷。

朴壽根由衷地熱愛他的故鄉與祖國。因此,韓國的尋常百姓與平民風景自然而然成為他漫長藝術生涯中創作的根源,亦始終是朴壽根藝術靈感的核心。他毫不懈怠以他們為對象來練習自學而成的素描。經過反覆練習,直到有信心描繪其對象後,朴壽根就會用油彩將他們呈現在畫布或紙上。朴壽根持續在他的畫作中體現他對當時韓國百姓的情感,以及對祖國風景的熱愛。他以種種迷人的變化創造出韓國百姓與風景的典型,最終建立了韓國現代主義深刻且獨特的藝術語彙。

於1999 年策劃朴壽根回顧展的策展人安素妍,曾就朴壽根作品所建立的韓國現代美學解釋道:「朴壽根之所以被大多數韓國藝評家推崇為韓國現代藝術史上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原因很多。在尺寸幾乎只有兩個手掌大的畫布上,他總是能夠完美表現出繪畫所應具備的優點。最重要的是,他的作品裡觸動人心的敘事,不僅反映他所處的時代特徵,更進一步暗示現代韓國文化特有的敏感性。[…]此外,朴壽根亦在其繪畫的內容與形式之間取得完美平衡,捕捉到現代藝術家所追求的造型性精髓。」

作為此次拍賣焦點的《無題》(拍品編號 22)是朴壽根晚年的傑作之一,展現出他卓越藝術發展的多項特徵。首先,這幅畫作體現出朴壽根獨樹一幟的調色與筆觸,使觀者聯想到土壤或花崗岩,後者亦為韓國最普遍且隨處可見的岩石種類。此外,作品所呈現的深淺色調與獨特質感,亦使觀者從中感受到熟悉的溫暖。這幅畫作也顯示出朴壽根如何成功運用簡單的線條與造型來描繪樹木、房舍和人物,從而營造出某種敘事:觀者彷彿在聆聽一名婦女與一位小女孩之間的對談,他們很可能是一對母女,趕著在天黑之前回家。

自童年時期偶然看過一幅尚. 法蘭索瓦. 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 畫作的複製品後, 朴壽根便相當敬佩他。米勒是法國畫家, 亦為巴比松畫派(The Barbizon school)的創始者之一。該畫派描繪的主題,主要是法國的鄉村風情與農夫工人的簡樸生活。朴壽根高度讚賞米勒作品之處,既非其寫實風格,亦非其嫻熟技巧,而是他所有作品都充盈著悲天憫人的胸懷和對尋常百姓的濃厚情感。對從未受過正規藝術教育的朴壽根而言,米勒或許就是他的心靈導師,引領他追求並描繪生命的真諦。

《無題》這幅畫作展現出身為自學藝術家的朴壽根努力勤勉、決心克服自身弱點,乃至取得成果的心血結晶。此外,朴壽根不僅證明自己無負藝術家之名,更實實在在名副其實為油彩繪畫的大師。朴壽根這幅晚期作品所傳遞的溫暖,使觀者興起思家懷鄉之情,憶起童年時光。雖然它是一幅小型繪畫,但卻是一件隱含淒美故事與詩意、令人為之動容的大作,充分顯示出朴壽根與生俱來的天賦、堅強的意志力、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對藝術的真誠情懷。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融藝(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