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 YUXING (CHINA, B.1975)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黃宇興 (中國,1975年生)

寶島

細節
黃宇興
黃宇興 (中國,1975年生)
寶島
簽名:HUANG YUXING (右下)
壓克力 畫布
145 x 230 cm. (57 1/8 x 90 1/2 in.)
2015年作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拍品專文

人與世界的關系係,在黃宇興的創作中一直都是一個重要的線索。從早期作品中以自身經歷為源,將現成圖像為素材的表現主義風格的繪畫,再到近年來,以「生命」「時間」為主題的抽象構成風格的探索時期,黃宇興都將這個線索貫穿其中。早期繪畫中立足於現實世界的人;隨後置於身外而通過畫面的鎖孔來窺視世界的觀者;再而「河流」和「氣泡」系列中流動和靜止的生命循環;以及在「滋生之地」中脆弱而又強大的生命體等,他將「人」的語義結構從具象的現行到意像的隱喻,再至抽象的提煉,「人」的概念是他作品中挑戰「世界」的基質,也是承接歷史與現實的載體。

在「寶藏」系列中,黃宇興從另一個視角去塑造一種新的維度空間方式的虛擬場景,來展現永恆的「時間」和複雜的「人性」在錯綜復雜的「世界」中如何衝突和消融,將人的生命狀態置於一種與主觀化的世界中,以互動的關系來討論。在本拍品《寶島》( 拍品編號52) 中,藝術家將近年他的其它系列作品中若干關鍵要素提取出來:河流、漩渦、建築、晶體、生命體等等的元素,通過變形、重構、迭加、抹擦、平刮等方式在結構與色彩上整合。河流之岸的島嶼上,一座如同宮殿般的建築體巍然屹立,並以暖昧詭異的超現實色彩和縱橫阡陌的結構,構成迷宮般的多維度空間:殿堂雄偉而迷幻,而內在的寶藏似乎被建築物所籠罩,但仍然散發著耀眼的光芒。這個場景無疑是虛構的,這種對場景構築的虛構方式,如同藝術家克裡斯多和珍妮‧ 克勞德夫婦以包裹的方式將現成建築物覆蓋(圖1),實物場景由於覆蓋物的特質而改變,出現了隱藏的效果,形成真實卻又虛構的效果。

同時,黃宇興也在不斷強化個人繪畫語言的獨立和個性化的特點,以達到氛圍的營造乃至元素之間的衝突、交鋒與和解,來創造出新的視覺感以及更趨完善的語言形態。其中,色彩在黃宇興的作品中一直起到重要的功能,他說過:「把所有的邊界和色彩全部打亂,然後重新組合,達到完美,是我最終所希望的狀態。」他充分發揮色彩的感染力,甚至讓色彩來決定形式的處理,以及構造一個色彩的空間。這讓人回憶起1888 年納比先知派的藝術家保羅‧ 塞律西埃在聽取了高更的建議後,嘗試加強顏色而簡化形式的方式創作出《愛園的亞翁河》(圖2)後的喜悅。

黃宇興筆下的色彩鮮艷的幾何塊狀體凝結出一個紛繁而又富有機體感的空間,而這個感性的空間框架中各種幾何體與碎片的交織,以及微妙的如同氣泡般透明感所營造出的虛無時空感,超越時間的物理限制。在這虛無世界中,頂部像徵生命體的建築物卻以倒塌的形式流露出脆弱但又固執的態度,象徵著「人」在這個物質世界中,對外界的誘惑、自身的防禦,以及成長困惑的對抗與融合、堅持與放棄的多樣性人性反應。這與弗裡德裡希筆下在山頂上盎然屹立的十字架的形像全然不同(圖3),卻也以另一種姿態見証著信仰與現實的關系。如同黃宇興所說︰「個人的生命史和它生存的軌跡,總在被各種各樣生命以外的東西來回擺布和操作著。」絢麗的色彩和迷幻的寶藏之下,前方的河流緩緩流過,甚至於河面上的漩渦都是以游蕩的方式平鋪於上。河流代表著時間的流逝,也被藝術家賦予了「生命之本源」的意涵。無論世間如何變化,如同老子在《道德經》所言,「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塵世的萬物各有其發展軌跡及定數,「致虛極,守靜篤」回到生命之本源,最終「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融藝(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