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INE AY TJOE (INDONESIA, B. 1973)
亞洲 私人收藏
克麗絲汀‧嬡珠 (印尼,B. 1973)

3→2 #05

細節
克麗絲汀‧嬡珠
克麗絲汀‧嬡珠 (印尼,B. 1973)
32 #05
簽名:christine 10 (右下); 3→2 #05 (畫背)
油彩 畫布
170 x 200 cm. (66 7/8 x 78 3/4 in.)
2010 年作
出版
2010 年《Lama Sabakhtani Club: 克麗絲汀.嬡珠與 Deden Sambas 合作》Artsociates 印尼 (圖版,第 50 頁)
展覽
2010 年 4 月 16 日-5 月 2 日「Lama Sabakhtani Club」 Lawangwangi 藝術空間 萬隆 印尼

拍品專文

「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 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 馬可福音 15:35;馬太福音 27:46

暴力,震撼而極富個人色彩,克麗絲汀.嬡珠的作品運用抽象風格來 表現出人性最熾烈的部份。《3→2 #05》(拍品編號53) 此作的主題是 一抹於畫面中獨立且顫動中的如幻紅彩,就如有生命脈動一般,輔以 如線一般的草草逸筆、迷樣的素描上及糾纏其上的幼細線條。作為 純粹的情感與熱切的表現,此作表現出嬡珠對色彩、質感及形象之元 素的運用,從而引起觀者的強烈情感及心理深度的技巧。

《3→2 #05》一作最先展出於2010年,在藝術家家鄉印尼萬隆市,一 個名為《拉馬撒巴各大尼俱樂部》的展覽。展覽的題目來自聖經的一 個章節,當時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在苦痛之中大叫:「我的神,我 的神,為甚麼離棄我。」對嬡珠來說,一個人在最無助的時候向上蒼 的懇求,對作為一位天主教徒的她啟發良多。她形容這個行為是「一 個痛苦的經驗,一個與造物主懇切請求,然而在這最後的呼求之中, 還有愉悅的元素潛藏其中。」通過痛苦可以超凡入聖,向上帝的祈 求,代表了求救者與救贖者之間密切的關係。

信仰是嬡珠生命中重要的一環,而《3→2 #05》此作便充滿了對基督 教意象的回溯(圖1)。在聖經之中,紅色是耶穌在被折磨及戴上荊棘 冠時穿的袍子的顏色,亦是血的顏色,聖禮紅酒的顏色,以及基督在 十字架上犧牲的代表。在此作中,深紅代表高呼請求救贖的苦痛與折 磨,這表現在單調的白色背景之上,更顯集中及純粹。在一抹紅彩之 中,黃色的蠟燭宛如表現柔和黃光的聖光,給予安慰與希望,而在右 邊有一個皇冠,代表了基督受難之中戴的荊棘冠。

嬡珠對宗教典故的運用、高度圖象化的風格,及對紅色的象徵意義 的熱愛,讓人不禁把她早年的作品與賽.托姆布雷(圖2)比較,兩者的 作品同樣強烈而富表現性,充滿了對暴力及歷史豐富用典。然而嬡珠 的作品在題材上更顯私密,探討了個人的痛苦與個人的經歷。這可以 從畫面中心形象的強烈集中得見一斑。其中著意而深思的線條,表 現出她作為一個版畫家的背景及訓練。在《拉馬撒巴各大尼俱樂部》 展覽圖錄之中,韓卓.維恩托指出,嬡珠的作品「令人想到伊娃.赫色 的氛圍,那個看似脆弱的有機形態,揭露出結構之中的內在力量。」 (圖3)

此件作品有着不少對創造此一行為的意象:畫中草草書寫,幾乎無可 辨認的文字,象徵了金屬皇冠的建構;而一雙指出該在何處動刀的剪 刀,被放在腳與襪子的模版旁。嬡珠把展覽中的此作,看成與其他富 動感的雕塑相輔相成的作品,是她開發意念及紀錄工作進度的一個 「工作草圖」。展覽中的雕塑裝置作品是與印尼萬隆的藝術家迪登. 山巴斯合作創造,其中便包括了此作描繪的皇冠的實物。此作題目 中的「3→2」,代表了作品作為三維立體作品在二維平面表現的重要 性。

嬡珠是一位有強烈表現性的畫家,她曾道出她對在作品中混合不同 媒介的熱愛。她基本的技巧包括在畫面施以柔和淡彩,並與用油彩 隨意在畫面上塗抹形成的粗獷的線條及材質融合。這樣的手法營造 出強烈質感,令人想到表現主義畫家柴姆.蘇丁著名的畫作,以描繪 被屠宰的牛的軀幹為題,強烈的厚塗方法捕捉題材的的暴力與血腥。 而在此作中,嬡珠的厚彩及不同色調的嫣紅、朱紅及深紅,則表現出 啟發著她的意象之強烈,一個難以界定,但有着清晰的強度與深度的 一刻。

直面嬡珠的作品,就如窺探人心混亂波瀾:既混亂瘋狂,但又統一, 有着多樣對信仰及創造時而自相矛盾表現。此作在某方面來看,可以 視為嬡珠一個最深藏的個人性格的自畫像,亦表現了每個人在最無 助時情感的波動。由此看來,《3→2 #05》給予我們安慰,提醒我們 即使在最悲痛的時候,沒有人是真的孤單的。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融藝(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