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 CHUNYA (CHINA, B. 1955)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周春芽(中國,1955年生)

花飛莫遣隨流水

細節
周春芽
周春芽(中國,1955年生)
花飛莫遣隨流水
簽名: 周春芽 Zhou Chunya (右下)
油彩 畫布
279 x 197.8 cm. (109 7/8 x 77 7/8 in.)
2009年作
出版
2010年《周春芽》Timezone 8 Limited 上海 中國(圖版,第549頁)
拍場告示
Please note that the correct dimensions of Lot 74 are 279 x 197.8 cm. (109 7/8 x 77 7/8 in.).
拍品編號74的正確尺寸為279 x 197.8 厘米 (109 7/8 x 77 7/8 英寸)。

拍品專文

周春芽的作品有著非常獨特且迷人的藝術風格,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中,他將德國表現主義與中國傳統繪畫精髓相融,造化出《桃花系列》極具象徵主義精神的繪畫性視覺語言,使得他成為當代藝術體系中鮮明的個案代表。

周春芽的創作很具獨立性。早年,周春芽在德國新表現主義中找了繪畫本體的共鳴,如喬治.巴塞利茨(圖1)。作品《花飛莫遣隨流水》(拍品編號74)中的線條、色彩無不流出對愛情的喜悅、對生命的熱愛。大膽,飽滿的顏色給觀者帶了極強的視覺愉悅。周春芽更憑藉此前瞻性的藝術繪畫語言,確立其在當代藝術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

周春芽強調繪畫痕跡及繪畫技巧的視覺複雜性。湛藍的天空並不是平塗,扁平的構圖中,色彩的淡去讓畫面有了光的溫暖。大量「流淌」的細節,似乎是「破壞」,但卻增加了畫面的觀賞性,又呈現與畫面主體「完整」的呼應,自然而富有生氣。遠景、近景桃花枝幹、葉子、花朵的姿態各不相同,有的翹首祈盼、有的含羞低語。藝術家音律式的筆觸行運流水般呈現於畫布之上。細觀畫面,視覺捕捉到的,時而是遠景快速雀躍的綠葉、時而是近景蒼勁有力的褐色桃枝。出身東方文化的周春芽所描繪的線條具有基本繪畫性之外,更將中國文字的書法性延用於此。近似于常玉在作畫時使用的線條造型之法(圖2),他將「書」的筆記幻化於充滿生機的桃枝中,用於構建畫面主體。畫面中,桃花開的分外妖嬈,撲面而來。而周春芽的用筆卻在此時極為精簡、拙樸,以抽象的幾何形狀描繪出桃花連珠、盛開枝頭的姿態。而這種繪畫方式如中國傳統寫意風韻的藝術體系,用筆隨意,追求神似的更高境界(圖3)。

《花飛莫遣隨流水》中,藝術家更做了大膽的當代嘗試。隨著時間的流逝,作品藍色天空部分呈現出自然的點狀斑駁,與桃花的景致相融相生。周春芽模仿觀賞中國古代繪畫時的視覺體驗-泛黃的紙張,斑駁的痕跡-實驗性的探討著作品材料變化而展現出的客觀存在的時間性。與西方古典藝術作品的觀賞方式不同,中國古代繪畫的鑒賞理念更為包容。作品媒材因時間而呈現的變化共存於作品觀賞、鑒別與把玩的樂趣之中,認為這樣的變化是作品的一部分,是時間感、歷史感的體現。周春芽將中國傳統文人文化智慧的轉化為探尋作品當代性的內容。

與同時代的大多藝術家不同,周春芽的繪畫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體驗帶來的心靈震撼。周春芽的繪畫本體不涉及政治、不涉及社會事件,他以藝術家自我感知出發,關注人心、人性本身,從而昇華為普世的心靈治癒。「湖上修眉遠山色,風前薄面小桃花」。2005年,一次偶然的賞花出遊,讓桃花為主體的繪畫正式成為藝術家創作的重要系列作品。「我喜歡生命旺盛的東西。春天在成都附近的桃花山看桃花,那滿山遍野的粉紅色,流淌著讓人血脈賁張妖治,讓我感到原始生命力量的律動。」周春芽說。視覺上現實刺激,卻使藝術家以唯美主義方式凝結於精神性的寄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南宋 謝枋得《慶全庵桃花》

桃花于中華傳統文明中的含義頗多,瓷器的紋飾中便引用為生機、情愛、長壽之意(圖4)。作品名為《花飛莫遣隨流水》更暗示了周春芽對「世外桃源」的理想主義神精追尋。現實生活的刺激源於人類的對金錢、地位、肉體的物欲,而精神的世外桃源更是周春芽為自己、為觀者開天闢地創立的一方淨土,抵禦吞噬,慰藉寂寥的心靈。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融藝(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