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徐冰1981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89 年他參與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展覽“前衛藝術展”。1990 年,徐冰接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邀請,移居美國任榮譽藝術家,從此從事藝術和教育工作並開始舉辦國際展覽,聲望日增。
2004 年,徐冰用九一一事件中收集的塵埃,創作出名為《何處惹塵埃》的裝置作品,一舉獲得第一屆威爾斯國際視覺藝術獎。《新英文書法 –襌詩註(三)》正是《何處惹塵埃》之延伸。作品中,新英文書法寫出的是七世紀中國禪師六祖惠能的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詩文闡釋出超脫的出世態度,看世間萬物皆空,也就無懼外在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皆不留印記。徐冰藉由《新英文書法 – 襌詩註(三)》的禪謁與新英文書法,在非中文、非英文的陳述中,打破既有的語言框架,以文字的重組再造,提供廣闊多元的思維空間。
藝術中的精神性與禪意
二十世紀下半葉,香港出現了一部分深受中國道家、佛家禪宗哲理影響的藝術家。對他們而言,藝術創作乃通往內察自省、精神啟蒙境界必不可少的部分。呂壽琨自幼受到父親呂燦銘的薰陶,早期師承傳統以習書畫技法,後期突破傳統界限開創作自成一格的抽象禪畫。六十、七十年代是呂壽琨禪畫(編號808、809、812)的成熟期。典型的禪畫往往以極簡濃墨大筆一揮,背景留白,畫中一點大膽抽象紅點象徵不染紅蓮,表達佛家思想。呂壽琨終生亦對中國哲學進行深入的研究,將追求禪的境界視為己任。周綠雲(編號806)為呂壽琨的學生,曾修煉內省冥想,這一經歷令她從偏見中解脫出來。佛教慈悲為懷的思想,亦啟發藝術家去追尋心靈的平衡。郭漢深(編號807)曾跟隨劉國松習畫,常以西藏經幡及萬佛之像入畫,畫面上方顯眼位置的幾片金箔蘊含佛家哲理。作品中恬靜肅穆的色彩引人入勝,營造一個讓人沉思冥想的藝術幽玄天地。徐冰的《新英文書法 - 禪詩註(三)》(編號813)以他別樹一格的英文書法表現了耳熟能詳的詩句,出自禪宗六祖慧能的佛謁。通過慢慢分辨、通讀新英文書法的過程,觀者亦能靜下心來,逐漸達到曠達超脫的心境。
2004 年,徐冰用九一一事件中收集的塵埃,創作出名為《何處惹塵埃》的裝置作品,一舉獲得第一屆威爾斯國際視覺藝術獎。《新英文書法 –襌詩註(三)》正是《何處惹塵埃》之延伸。作品中,新英文書法寫出的是七世紀中國禪師六祖惠能的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詩文闡釋出超脫的出世態度,看世間萬物皆空,也就無懼外在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皆不留印記。徐冰藉由《新英文書法 – 襌詩註(三)》的禪謁與新英文書法,在非中文、非英文的陳述中,打破既有的語言框架,以文字的重組再造,提供廣闊多元的思維空間。
藝術中的精神性與禪意
二十世紀下半葉,香港出現了一部分深受中國道家、佛家禪宗哲理影響的藝術家。對他們而言,藝術創作乃通往內察自省、精神啟蒙境界必不可少的部分。呂壽琨自幼受到父親呂燦銘的薰陶,早期師承傳統以習書畫技法,後期突破傳統界限開創作自成一格的抽象禪畫。六十、七十年代是呂壽琨禪畫(編號808、809、812)的成熟期。典型的禪畫往往以極簡濃墨大筆一揮,背景留白,畫中一點大膽抽象紅點象徵不染紅蓮,表達佛家思想。呂壽琨終生亦對中國哲學進行深入的研究,將追求禪的境界視為己任。周綠雲(編號806)為呂壽琨的學生,曾修煉內省冥想,這一經歷令她從偏見中解脫出來。佛教慈悲為懷的思想,亦啟發藝術家去追尋心靈的平衡。郭漢深(編號807)曾跟隨劉國松習畫,常以西藏經幡及萬佛之像入畫,畫面上方顯眼位置的幾片金箔蘊含佛家哲理。作品中恬靜肅穆的色彩引人入勝,營造一個讓人沉思冥想的藝術幽玄天地。徐冰的《新英文書法 - 禪詩註(三)》(編號813)以他別樹一格的英文書法表現了耳熟能詳的詩句,出自禪宗六祖慧能的佛謁。通過慢慢分辨、通讀新英文書法的過程,觀者亦能靜下心來,逐漸達到曠達超脫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