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 FANZHI (CHINA, B. 1964)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曾梵志 (中國,1964年生)

我/我們

細節
曾梵志
曾梵志 (中國,1964年生)
我/我們
簽名:曾梵志;Zeng Fanzhi (右下)
油彩 畫布
215 x 330 cm. (84 5/8 x 129 7/8 in.)
2004年作
來源
藝術家收藏
韓國 首爾 阿特塞帝畫廊
亞洲 私人收藏
出版
2004年 《曾梵志 - 卸下面具》 阿特塞帝畫廊 首爾 韓國 (圖版,第18-19頁)
展覽
2004年11月11日-22日 「曾梵志 - 卸下面具」 阿特塞帝畫廊 首爾 韓國

拍品專文

身處變幻是日常的時代,一個人該如何面對新生活、社會轉型、情緒和心態上的改變?曾梵志以藝術家的身分給出了一個具體的答案,在社會風潮中孜孜前進,以創作回應當下的觀察所得,使他譜寫了中國當代藝術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頁。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他將潛藏於社會表層下,觸動卻真實的生活見聞、生老病死,創作成「肉聯」及震撼人心的「協和醫院系列」。1994 年以後,藝術家又以「面具系列」昭示中國當代社會中人們營營役役、焦慮而疏離的群體生活,成為藝術史和市場上中國當代藝術的先鋒人物之一。「面具」後迎來筆觸強烈的「我們」與繪於生粗麻布上的新肖像畫,兩種發展路向都暗示藝術家更具野心的探索。2000 年以降,曾梵志進入抽象表達的探索期,沉醉於湧動的線條筆法。一系列名為「人物風景」的大型畫作,成為2003 年至2006 年間的創作重心1。長達330公分的《我/ 我們》( 拍品編號38) 便是此一時期的巨幅,融合過往十多年所攢積的充沛藝術養分,以及各系列的獨有風格,更指向後來「天空」、「亂草風景」等新系列的發展。

畫風豐富多變的曾梵志,始終關心中國社會命運與民族的心理變遷。《我/ 我們》承接經典面具的畫法,處於山嶺顛峰的二人肅穆而氣度昭然。暴露的筋肉線條綴滿兩位人物的面容與誇大多肉的手掌,符合曾梵志所喜愛的德國表現主義的肌理塑造,喚起菲利普.古斯頓的重量級畫作《線條》中紅磚色而佈滿血管的手。古斯頓繪畫的手極具份量,充滿表現主義的粗獷和直率;曾梵志對顏色的掌控恰到好處,每一根手指甚至一絲筋絡都表現出巧妙的色調轉換,使本來隨意地懸垂在口袋外的雙手顯得特別著目。曾梵志並不逐筆描畫皮膚質感,而是以畫刀刮出伴隨有機性的肌理,色彩變換既自然但對比強烈。在兩個人物的耳朵、鼻樑這些有限的空間中流轉出凹凸陰影,充分展示他纖細嫻熟的用色技藝。這些高度精緻的視覺表現,既細微克制亦同時飽含高亢的情緒,令人一見難忘,感受得到藝術家繪畫這些人物時洶湧熱切的心理。

細味二人的髮型、面貌特徵相約,以鏡像對稱的方式呈現,描繪的是曾梵志自己與兄弟。當代美國具象畫家亞歷克斯•卡茨在《勞森伯格的雙肖像》中以鏡像對稱探討人物的多面向與氣質,曾梵志筆下兄弟二人一坐一站的姿勢、一中一西的服裝,表現面對西方開放自由的思潮襲來,中國人所面對的矛盾與掙扎,配合《我/ 我們》的畫題,不禁令人覺得這是否藝術家自我的反思。同一家庭背景與社會上每人的共同經歷,卻產生出不同的性格表徵。左方人物的紅領巾與藍領階層的工作襯衫參考了共產主義的文化身份;右邊人物西裝筆挺、皮鞋擦得光亮,儼然一幅攀上成功巔峰時的從容模樣。兩人並列影射二十世紀末中國社會的巨大經濟變化所帶來的對財富和新文化的矛盾渴望,如同薩金特於十九世紀美國刻畫女性以時裝展示更多自主權的手法。《我/ 我們》中姿態裝扮迥異的兩人陷入緊張的僵局,同樣堅定的神情彷似每個人都指揮著另一人的存在。人性中面對選擇時的內心交戰、自我對話、站在不同立場時的掙扎,畫中兩人究竟是曾梵志與內心的對話,兄弟之間的異同比較,抑或社會上每一個人與集體的角力?面對時代洪流、二十一世紀的開端,藝術家以洗練的造型技術、充滿玩味的象徵暗喻新社會轉變的傾向,為作品增添諷刺的魅力。

曾梵志在《我/ 我們》不僅反映個人心理、親情與社會狀況,從兩人身處的場景可見他把藝術語言推展得淋漓盡致。那片色階層層漸進的天空、低壓的雲霧,比九十年代後期的畫面背景平塗處理更加深了對風景的刻畫。人與景的融合引領向後來 「天空系列」的抽象畫法,其中尤為罕有的是以橫幅展現人物畫(Portrait)。舒展暢闊的場景使人物處於君臨之勢,令這尺幅浩瀚的畫作具備膨脹感與張力,彌足珍罕。畫中水平線處尤其光亮,連接靄靄紫氣,見證著晨光初現或夜幕將臨的時間變化。《我/ 我們》並不是一個靜止的畫面,二人身處的是一直推移更迭的時空。破落的石壁如若推倒受歷史枷鎖束縛的圍牆,二人所在的山岳驟似德國表現主義畫家馬克斯.貝克曼筆下翻騰的浪濤,筆觸同樣剛烈流麗,富有感情。曾梵志在黝黑的主色調上綜合靛藍、紫紅、鮮黃等超現實的色調,勾勒出人性化的山巒。揮灑的溢彩表現出山勢起伏,呈現的動勢蘊含藝術家的激情,洶湧如一片浪瀾壯闊的海洋。這種風格獨特、激越的用色接合後來「亂草風景系列」中的主色運用,成為曾梵志後期以十年時間發展的其中一個主題。

創作於2004 年的《我/ 我們》集結了曾梵志的過往,透露藝術家當下野心勃勃的探索和轉型,與未來輝煌的發展。不論在人物刻畫、回應社會時勢、藝術處理以及整體的概念組織,均流露藝術家多年創作的成熟經驗。豐富的《我/ 我們》立於時移世易的時代,更開闊地擁抱當代藝術的可能性。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