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如果你認為中國與這個世界的現狀和未來息息相關,那這位藝術家就是描繪出中國的人。」-《時代週刊》2007 年12 月19 日
「像明星的照片,為了商業目的,把皺紋、痣都處理了,處理地更加光滑,其實更假了,但有的人就喜歡這種假的」- 岳敏君
藍天、飛翔、笑容……這些被世俗謳歌的美好意象,被岳敏君毫不留情地誇大、僵化、重新組合,化作反諷與反思的對象。如果說在畢加索、馬內、戈雅作品的啟發下,岳敏君1995 年創作的轟動之作《處決》探討了對正義的盲目扼殺,那2003年的《大天鵝》( 拍品編號42) 則以更為超現實的手段,進一步反省了商業化浪潮下,形同虛設的自由和自我。
笑著舉起槍
岳敏君五歲時,文革爆發,舉家遷入武漢單位大院,他回憶道「到處都是人拿著機關槍……我最記得我住的旅館,上面都架了高射炮,小孩都不能出去」。動蕩時期的高壓環境和人之間的鬥爭,成為他難以磨滅的記憶和日後創作的母題:一排排大笑的人,整齊劃一地作出舉槍的手勢,面對滾滾向前的歷史,如波希筆下愚昧狂妄的眾生,熟視無睹,亦無能為力。
到了八十年代,昔日文革的癲狂被馬不停蹄的經濟發展所掩蓋,然而既存的社會矛盾卻並未得到解決。80 年代末期的衝突讓社會集體失憶和緘默。以自己的容貌為原型,岳敏君複製出四個外表雷同群眾形象:一致的著裝、一致的姿勢,一致的五官,甚至一致的笑容。他們的笑容如此浮誇,甚至做作,而人物的內心,卻如同他們張大的嘴中一般,一片漆黑,空空如也,讓人無法感受到真情實感,暗示出極端的集體主義下,銷聲匿跡的自我。
「癩蛤蟆」與「天鵝」的對立與鬥爭
「其實對我影響最重要的,是人類處於矛盾的狀態裏,總是有這樣要求的人,那樣要求的人,在不斷的爭鬥、戰爭,而這種矛盾是人類的主旋律,改變不了的,會永遠繼續下去。」——岳敏君
《大天鵝》的構圖和象徵手法揭露了大笑背後暗含的矛盾。畫面焦點被清晰地分割為兩極——左側湛藍天空下,天鵝款款飛來,而畫面右側,卻迎來直直一排皮膚赤紅的男子,舉起手指瞄向天鵝,作扣扳機狀。而傳統文化中有著忠貞、高潔象徵寓意的天鵝,與身著便服,癡癡傻笑的男子顯得格格不入。由飛鳥與藍天所組成的「自由」之意象,亦與右側集體一致的僵硬笑容和動作形成對比,更顯人群之滑稽荒謬。
尖銳的對立局面,卻被藝術家以童真戲謔的方式處理——男人雙手擺出機關槍射擊的姿勢,卻無任何實質殺傷力。再看展翼衝來的天鵝,一直延伸重疊到右下角人群身後的畫面上,顯得男人們好像一群在塗鴉面前擺拍的遊客:顯而易見的矛盾衝突,被藝術家以嬉皮笑臉的修辭手法而「和諧」了。
鮮麗外表下的空洞自我
《大天鵝》明麗鮮亮的色彩和令人過目難忘的人物形象,讓人聯想到廣告中過度修飾誇張後的「美好世界」。天空是一大塊人造幕布般的平塗藍色;人物皮膚也都好似塗了油一般紅潤、閃亮、滑膩。60 年代經濟繁榮的美國,安迪・沃荷亦以「複製」、「偶像」與「廣告色」為概念創作出的《貓王》系列。貓王持槍的形象被大量複製,並重新施以幾近妖艷的紅藍色塊,令人略感不安。沃荷以逐漸灰暗淡卻的印刷提醒著觀者偶像形象的短暫易逝,岳敏君則以其標誌性的大笑,撕開商品化繽紛色彩之下,人云亦云的荒誕行為,和「快樂」表像背後的膚淺內核。沉重的歷史題材和政治預言被鮮亮的色彩和誇張空洞的笑容覆蓋,在社交網絡盛行和全球化的今天,讓人不得不佩服《大天鵝》一針見血的預見性。畫面靜止在舉槍這一刻,未對上下文有絲毫交代——天鵝是否會被「槍」而恐嚇?或是一頭撞向人類你死我活?再甚至,這一切是否都只是一場虛擬的擺設?虛置的空間中,是藝術家向觀眾拋擲的開放性叩問,值得人們去一遍遍反思。
「像明星的照片,為了商業目的,把皺紋、痣都處理了,處理地更加光滑,其實更假了,但有的人就喜歡這種假的」- 岳敏君
藍天、飛翔、笑容……這些被世俗謳歌的美好意象,被岳敏君毫不留情地誇大、僵化、重新組合,化作反諷與反思的對象。如果說在畢加索、馬內、戈雅作品的啟發下,岳敏君1995 年創作的轟動之作《處決》探討了對正義的盲目扼殺,那2003年的《大天鵝》( 拍品編號42) 則以更為超現實的手段,進一步反省了商業化浪潮下,形同虛設的自由和自我。
笑著舉起槍
岳敏君五歲時,文革爆發,舉家遷入武漢單位大院,他回憶道「到處都是人拿著機關槍……我最記得我住的旅館,上面都架了高射炮,小孩都不能出去」。動蕩時期的高壓環境和人之間的鬥爭,成為他難以磨滅的記憶和日後創作的母題:一排排大笑的人,整齊劃一地作出舉槍的手勢,面對滾滾向前的歷史,如波希筆下愚昧狂妄的眾生,熟視無睹,亦無能為力。
到了八十年代,昔日文革的癲狂被馬不停蹄的經濟發展所掩蓋,然而既存的社會矛盾卻並未得到解決。80 年代末期的衝突讓社會集體失憶和緘默。以自己的容貌為原型,岳敏君複製出四個外表雷同群眾形象:一致的著裝、一致的姿勢,一致的五官,甚至一致的笑容。他們的笑容如此浮誇,甚至做作,而人物的內心,卻如同他們張大的嘴中一般,一片漆黑,空空如也,讓人無法感受到真情實感,暗示出極端的集體主義下,銷聲匿跡的自我。
「癩蛤蟆」與「天鵝」的對立與鬥爭
「其實對我影響最重要的,是人類處於矛盾的狀態裏,總是有這樣要求的人,那樣要求的人,在不斷的爭鬥、戰爭,而這種矛盾是人類的主旋律,改變不了的,會永遠繼續下去。」——岳敏君
《大天鵝》的構圖和象徵手法揭露了大笑背後暗含的矛盾。畫面焦點被清晰地分割為兩極——左側湛藍天空下,天鵝款款飛來,而畫面右側,卻迎來直直一排皮膚赤紅的男子,舉起手指瞄向天鵝,作扣扳機狀。而傳統文化中有著忠貞、高潔象徵寓意的天鵝,與身著便服,癡癡傻笑的男子顯得格格不入。由飛鳥與藍天所組成的「自由」之意象,亦與右側集體一致的僵硬笑容和動作形成對比,更顯人群之滑稽荒謬。
尖銳的對立局面,卻被藝術家以童真戲謔的方式處理——男人雙手擺出機關槍射擊的姿勢,卻無任何實質殺傷力。再看展翼衝來的天鵝,一直延伸重疊到右下角人群身後的畫面上,顯得男人們好像一群在塗鴉面前擺拍的遊客:顯而易見的矛盾衝突,被藝術家以嬉皮笑臉的修辭手法而「和諧」了。
鮮麗外表下的空洞自我
《大天鵝》明麗鮮亮的色彩和令人過目難忘的人物形象,讓人聯想到廣告中過度修飾誇張後的「美好世界」。天空是一大塊人造幕布般的平塗藍色;人物皮膚也都好似塗了油一般紅潤、閃亮、滑膩。60 年代經濟繁榮的美國,安迪・沃荷亦以「複製」、「偶像」與「廣告色」為概念創作出的《貓王》系列。貓王持槍的形象被大量複製,並重新施以幾近妖艷的紅藍色塊,令人略感不安。沃荷以逐漸灰暗淡卻的印刷提醒著觀者偶像形象的短暫易逝,岳敏君則以其標誌性的大笑,撕開商品化繽紛色彩之下,人云亦云的荒誕行為,和「快樂」表像背後的膚淺內核。沉重的歷史題材和政治預言被鮮亮的色彩和誇張空洞的笑容覆蓋,在社交網絡盛行和全球化的今天,讓人不得不佩服《大天鵝》一針見血的預見性。畫面靜止在舉槍這一刻,未對上下文有絲毫交代——天鵝是否會被「槍」而恐嚇?或是一頭撞向人類你死我活?再甚至,這一切是否都只是一場虛擬的擺設?虛置的空間中,是藝術家向觀眾拋擲的開放性叩問,值得人們去一遍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