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林風眠是首位中國藝術家在二十世紀初期提出調和中西的藝術理念。1919 年,林風眠帶著乘風破浪的決心,飄洋赴法深造藝術。1926 年,獲蔡元培的引薦,成為國立北京藝專校長。年僅26 歲的林風眠便接起了改革中國美術教育的旗幟。林風眠從歐洲學成回國不久,在撰寫《中西藝術之前途》時, 已清晰指出他的藝術方針—「其實西方藝術上之所短,正是東方藝術之所長, 東方藝術之所短,正是西方藝術之所長。短長相補,世界新藝術之產生」。 林氏也提出「民族文化之發達,一定是以固有文化為基礎,吸收他民族的文化,造成新的時代,如此生生不已的。」1
林風眠的成就不止以自成一格的藝術衝擊當時僵化的中國繪畫,他同時創立 了30 年代國內最前衛的藝術學校杭州國立藝專,把西方前衛現代藝術如後印象派、立體派、野獸派等引進中國,開拓學生的眼界,學生同時必修國畫, 中西兼容下培育了影響二十世紀中國藝術的人材,畢業生包括國際知名抽象藝術家趙無極(1941 年畢業) 、朱德群(1941 年畢業)、吳冠中(1941 年畢業)、 趙春翔(1939 年畢業)、席德進(1948 年畢業) 等。杭州國立藝專經過重組, 最後衍生為今天的中國美術學院。杭州國立藝專畢業生更揚名海外朱德群及趙無極分別於1997 年、2003 年獲法蘭西學院院士,成為首二位華人藝術 家獲此殊榮。
1962-1964 年英國駐上海領事收藏
本次拍賣之五幅林風眠重要作品乃1962-1964 年英國駐上海領事道格拉斯. 史本基(1929-1974) 收藏,包括夜間拍賣之二幅「戲劇系列」油畫《關羽義釋曹操》( 拍品編號44)、《宇宙鋒》( 拍品編號45),及日間拍賣之三幅水 墨設色作品《持荷花的仕女》( 拍品編號313)、《垂柳》( 拍品編號314) 及《鸕鶿》( 拍品編號315)。當中《持荷花的仕女》畫背林風眠親筆以法文題款「茲 特贈Spankie 先生夫人回國留念」盡顯史本基夫婦與林風眠之深厚交情。
由林風眠1971 年於看守所撰寫的自傳可得知,1963 年時,經由比利時人「羅斯布洛」(Frank Van Roosbroek) 介紹英國駐上海人員「史班奇」(Douglas Spankie) 和「曼斯」(Philip Mansley) 前來買畫。
這段跨文化的友誼也記錄在研究林風眠之學者鄭重所撰寫1999 年出版之 《畫未了:林風眠傳》,鄭重記錄:「過去都是夫人操辦這些事( 賣畫),這時, 外國駐上海領事館的人來幫助林風眠到外國人圈子裡賣畫了。和林風眠經常有往來的有英國駐上海代辦『史本基』(Douglas Spankie) 及代辦處的職員 『孟思禮』(Philip Mansley),挪威駐上海領事夫人,意大利駐上海領事館的鮑德,畢比銀行職員陸斯林,醫生霍斯克,法國醫生桑德理,瑞士的康德斯,這些人都常駐上海,有時到林風眠這裡買一兩張畫,外國代表團來上海, 這些人也介紹他們來買林風眠的畫,有的外國人也跟林風眠學畫。」2
研究史本基的收藏,讓我們通過訪問史本基的長女,得知她父親的友人比利時人「羅斯布洛」(Frank Van Roosbroek),及父親的同事英國駐上海代辦處的職員『孟思禮』(Philip Mansley) 的原名。還有是上文提到挪威駐上海領事夫人岡德森太太。林風眠自傳及鄭重撰寫的林風眠傳所提及的人物名字 便得以一一印證,過去只有通過中文音譯而出現的名字,現在則確認了他們的身份,可見此收藏獨一無二的歷史價值。這同時把當時林風眠交往的外國人圈子呈現,可見林氏作品深受外國使節的青睞。
「戲劇系列」: 上海時期創作之精華
上海時期是林風眠藝術創作的精華階段。1951 年林風眠辭去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一職,放下繁複的教務,移居上海大都會,得以專心一致思考藝術的發展。「戲劇系列」便是此一時期的標誌性成就。林風眠受同樣居滬的關良的感染,便開始迷上了當時經歷全面改造的戲曲。林氏在給學生的信中寫道:「我近來的畫變得很勵害,因為受戲劇的影響…」3
通過中國國粹戲曲,林風眠了解到自由時空的觀念。這深刻的理解,促成他 以戲劇人物題材再次推進調和中西的藝術理念。正如他在給學生的信中説: 「這些作品以戲曲人物為最多。這次畫戲曲人物與抗戰期間的戲曲人物有了很大不同。如果說1940 年左右畫戲曲的著眼點在人物形神,以及對線描著色寫意形式的把握,這次則轉移到借鑒西方現代藝術特別是立體主義,尋求 一種造型的時空表達了。」
根據現有資料記載,林風眠戲劇人物早於1948 年出現,以描繪人物形神為主。從《宇宙鋒》、《關羽義釋曹操》可見上海時期的戲劇人物開始使用疾速、 銳利的直線畫出許多方形、三角形,還夾雜圓孤線。畫面的圖形一片一片地折疊起來,在空間處理上壓縮了前後之間的關係,可見自50 年代他把精力集中在形體疊加、時間混合的探索上。
幾何重疊 一氣呵成
誠如林風眠所談論他從立體派中汲取靈感表現戲劇中的互動感、人物靈活的 動作、劇情發展連續感。他曾表示:「近來住上海有機會看舊戲,紹興戲改良了許多,我是喜歡畫戲的,一時有了許多題材,這次似乎比較了解到它特 點,新戲是分幕的,舊戲是分場的,分幕似乎只有空間的存在,而分場似乎有時間的綿延的觀念,時間和空間的矛盾在舊戲裡很容易得到解決,像畢加索有時解決物體都折疊在一個平面上一樣。我用一種方法,就是看了舊戲之 後,一場一場的故事人物,也一個一個把它折疊在畫面上。我的目標不是求物、人體的質感而是求綜合的連續感,…」4。而事實上林氏對立體派的興趣 在留歐的時期已可窺見,此點可從作於1924 年的《人體》引證。
戲劇人物都是以幾何部件組成。《宇宙鋒》中,林氏把長長的鬍子概括、簡 化成如鐮刀彎曲的形狀,充滿戲劇的動感,又帶詼諧之趣,極具象徵性的鬍 子,讓觀者一看二位角色便能認出《宇宙鋒》這個經典劇目。趙高的官服、 官帽又簡化成梯形、菱形,再以章紋為裝飾。趙豔的衣袖以三角形表示,鬚 髮刻意延長至足部,稍稍微彎,與趙高彎曲的鬍鬚互相映襯。不同幾何形狀 表現其個性、美感,發揮出平衡、穩定、對比、活動的功效,曲線、直線、 橫線交織,產生多變的視覺效果。《宇宙鋒》中,林風眠運用戲劇人物誇張的動作表現,巧妙地捕捉趙豔為了逃避被荒淫無道的秦二世胡亥納為妃子, 而裝瘋扮傻,扯父親趙高的鬍鬚的經典一幕,營造一個很有力度的、劍拔弩張的場景。
《關羽義釋曹操》中曹操的上半身軀以利落的直線和梯形組成,而袍服則以 一個大三角形組成,為了表現動姿,林風眠把左方和底部的直線改成弧線, 加那道顯眼的橢圓形腰帶,突出曹操向右方步行離開的動作,從而表達了赤壁之戰曹操慘敗,在華容道撤退時遇上早在埋伏的關羽,關羽為報答當年曹 操不殺之恩,所以最後放走了關羽。而關羽的服飾則以複雜和重疊的幾何圖形組成,表現重形的軍服,和魁梧的身型。林氏把人物分拆成幾何部件除了 受立體派把物件分離、重疊的手段的影響,也受到民間皮影戲的影響。為了 靈活地表現快速的皮影戲動作,皮影人物的形體從頭到腳都會分拆成十一個 部件,通常有頭顱、胸、腹、雙腿、雙臂、雙肘、雙手,基於投影在白布上 的關係,皮影人物的細節均需要加以簡化,例如臉部多以五分或七分面示人, 五官以簡單的線條表示。林風眠《宇宙鋒》、《關羽義釋曹操》都有加入五分、 七分面的元素,五官簡化成線條和簡單形狀,捕捉神韻,更會對皮影人物的特徵誇大,發展出具象徵性的造型。
圓形構圖 動勢迴環
戲劇人物中的幾何圖案多以銳利的直線、斜線構成,這些線條指向多角度, 形成緊湊的畫面節奏。林風眠繼而以把這些內容細節收納在一個大圓形的構 圖內,再而增加整個畫面的流動性。圓是至為原始的幾何形狀,它體現了三角形或矩形都沒法呈現的有機流動性。在傳統西方構圖理論的影響下,藝術家都企圖令觀者忘掉畫面的邊緣,避免觀者的視線被錮在角落,畫家都設法 把觀者的視線留在一個迴環中。林風眠的戲劇人物油畫都是留下大量空白的 背景,甚至藝術家簽名也揉合在人物中,可見全白的背景是林氏在創作上的 選擇,是畫面組成的重要元素,代表了戲曲舞台時空交織的特性。為打破白背景硬生生的邊緣,林氏選擇圓形為基本構圖。人物的互動都巧妙地佈置在 一大圓形中。人物與人物之間形成一個迴路,成功引導觀者視線繞行,產生流轉不息的動感。雖說是一道迴路,林風眠不但為畫作設計進處,同時提供 出處,讓觀眾飽覽全畫後,也能自然地離開迴路。
《宇宙鋒》中呈鐮刀形狀的鬍子成了畫面的焦點,觀者的視線沿著鬍子,轉 移趙豔的垂直的鬚髮,再往上移至五分面,及其高舉的左手,如此巧妙形成 一個迴環。《關羽義釋曹操》中的迴環從關羽的正面,順著左肩膀移至曹操 的臉,轉到右手肘,通過腰帶的紅色配飾往下移,順著曹操的袍服,回到關羽。
戲劇人物的色彩
林風眠的戲曲人物畫注重在形式上,色彩編排與幾何構圖相輔相成。《宇宙 鋒》、《關羽義釋曹操》中運用的顏色是色與線一起並存。《關羽義釋曹操》 以青色調為主,又含有豐富的小色調和色調層次,靛藍、苔蘚綠、寶石藍、 松綠、墨綠。林氏同時在統一的色調中加入覆蓋性與分離性強的顏色,如光 亮的桔黃、褐黃、黃綠的顏色線,使暗色裡有變化和反光。這種色與線一起 並存同見於《宇宙鋒》。
善於用互補的色彩,是林風眠繪畫的另一特色。林風眠曾說:「要用色響亮, 因為色彩是畫家的生命。」5 補色對比強烈,能造成張力和視覺衝擊,宜於 表現生命動態與戲劇性對抗。正如《關羽義釋曹操》中關羽的紅臉、曹操的白臉,《宇宙鋒》中趙豔彩藍色的裙子、趙高的褐黃色的袍服,皆成強烈對比,對立關係清晰可見,一明一暗,呈現當時千鈞一髮的片刻。
油畫珍罕
根據鄭重撰寫林風眠的文章,林風眠從負笈游學到離世,他的繪畫生涯為 80 年,其中油畫創作佔13 年。1938 年,林氏幾乎停止了油畫創作。6 直到1950-60 年代,因為賣畫給外國人而特意以油彩創作戲劇人物。
林風眠戲劇人物早於1948 年出現,以水墨創作,但色彩感覺還沒有表現出 來。直到以油畫創作戲曲人物,厚重的強烈對比色把戲曲的雍容華貴,以及誇張的戲場感呈現。而這經驗同時影響了水墨戲劇人物,足見戲曲人物油畫 對林風眠1950-60 年代的創作的影響。在調和中西的方針下,林氏對西方 現代藝術融會貫通,他的戲曲人物從東方出發,巧遇西方,又回到東方,有別於西方立體派拆解,也別於傳統民間藝術,創作出符合當代中國人藝術欣賞的表達方式,這正正是具「時代性」、「民族性」及「個人風格」的中國現代藝術。
1. 1929 年《中國繪畫新論》林風眠著
2. 1999 年,《林風眠傳》,鄭重著,東方出版社,上海,中國,第199 頁
3. 同上,第214 頁
4. 林風眠1951 年11 月17 日致學生潘其鎏的信
5. 1999 年,《林風眠傳》,鄭重著,東方出版社,上海,中國,第162 頁 6 同上,第162-163 頁
林風眠的成就不止以自成一格的藝術衝擊當時僵化的中國繪畫,他同時創立 了30 年代國內最前衛的藝術學校杭州國立藝專,把西方前衛現代藝術如後印象派、立體派、野獸派等引進中國,開拓學生的眼界,學生同時必修國畫, 中西兼容下培育了影響二十世紀中國藝術的人材,畢業生包括國際知名抽象藝術家趙無極(1941 年畢業) 、朱德群(1941 年畢業)、吳冠中(1941 年畢業)、 趙春翔(1939 年畢業)、席德進(1948 年畢業) 等。杭州國立藝專經過重組, 最後衍生為今天的中國美術學院。杭州國立藝專畢業生更揚名海外朱德群及趙無極分別於1997 年、2003 年獲法蘭西學院院士,成為首二位華人藝術 家獲此殊榮。
1962-1964 年英國駐上海領事收藏
本次拍賣之五幅林風眠重要作品乃1962-1964 年英國駐上海領事道格拉斯. 史本基(1929-1974) 收藏,包括夜間拍賣之二幅「戲劇系列」油畫《關羽義釋曹操》( 拍品編號44)、《宇宙鋒》( 拍品編號45),及日間拍賣之三幅水 墨設色作品《持荷花的仕女》( 拍品編號313)、《垂柳》( 拍品編號314) 及《鸕鶿》( 拍品編號315)。當中《持荷花的仕女》畫背林風眠親筆以法文題款「茲 特贈Spankie 先生夫人回國留念」盡顯史本基夫婦與林風眠之深厚交情。
由林風眠1971 年於看守所撰寫的自傳可得知,1963 年時,經由比利時人「羅斯布洛」(Frank Van Roosbroek) 介紹英國駐上海人員「史班奇」(Douglas Spankie) 和「曼斯」(Philip Mansley) 前來買畫。
這段跨文化的友誼也記錄在研究林風眠之學者鄭重所撰寫1999 年出版之 《畫未了:林風眠傳》,鄭重記錄:「過去都是夫人操辦這些事( 賣畫),這時, 外國駐上海領事館的人來幫助林風眠到外國人圈子裡賣畫了。和林風眠經常有往來的有英國駐上海代辦『史本基』(Douglas Spankie) 及代辦處的職員 『孟思禮』(Philip Mansley),挪威駐上海領事夫人,意大利駐上海領事館的鮑德,畢比銀行職員陸斯林,醫生霍斯克,法國醫生桑德理,瑞士的康德斯,這些人都常駐上海,有時到林風眠這裡買一兩張畫,外國代表團來上海, 這些人也介紹他們來買林風眠的畫,有的外國人也跟林風眠學畫。」2
研究史本基的收藏,讓我們通過訪問史本基的長女,得知她父親的友人比利時人「羅斯布洛」(Frank Van Roosbroek),及父親的同事英國駐上海代辦處的職員『孟思禮』(Philip Mansley) 的原名。還有是上文提到挪威駐上海領事夫人岡德森太太。林風眠自傳及鄭重撰寫的林風眠傳所提及的人物名字 便得以一一印證,過去只有通過中文音譯而出現的名字,現在則確認了他們的身份,可見此收藏獨一無二的歷史價值。這同時把當時林風眠交往的外國人圈子呈現,可見林氏作品深受外國使節的青睞。
「戲劇系列」: 上海時期創作之精華
上海時期是林風眠藝術創作的精華階段。1951 年林風眠辭去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一職,放下繁複的教務,移居上海大都會,得以專心一致思考藝術的發展。「戲劇系列」便是此一時期的標誌性成就。林風眠受同樣居滬的關良的感染,便開始迷上了當時經歷全面改造的戲曲。林氏在給學生的信中寫道:「我近來的畫變得很勵害,因為受戲劇的影響…」3
通過中國國粹戲曲,林風眠了解到自由時空的觀念。這深刻的理解,促成他 以戲劇人物題材再次推進調和中西的藝術理念。正如他在給學生的信中説: 「這些作品以戲曲人物為最多。這次畫戲曲人物與抗戰期間的戲曲人物有了很大不同。如果說1940 年左右畫戲曲的著眼點在人物形神,以及對線描著色寫意形式的把握,這次則轉移到借鑒西方現代藝術特別是立體主義,尋求 一種造型的時空表達了。」
根據現有資料記載,林風眠戲劇人物早於1948 年出現,以描繪人物形神為主。從《宇宙鋒》、《關羽義釋曹操》可見上海時期的戲劇人物開始使用疾速、 銳利的直線畫出許多方形、三角形,還夾雜圓孤線。畫面的圖形一片一片地折疊起來,在空間處理上壓縮了前後之間的關係,可見自50 年代他把精力集中在形體疊加、時間混合的探索上。
幾何重疊 一氣呵成
誠如林風眠所談論他從立體派中汲取靈感表現戲劇中的互動感、人物靈活的 動作、劇情發展連續感。他曾表示:「近來住上海有機會看舊戲,紹興戲改良了許多,我是喜歡畫戲的,一時有了許多題材,這次似乎比較了解到它特 點,新戲是分幕的,舊戲是分場的,分幕似乎只有空間的存在,而分場似乎有時間的綿延的觀念,時間和空間的矛盾在舊戲裡很容易得到解決,像畢加索有時解決物體都折疊在一個平面上一樣。我用一種方法,就是看了舊戲之 後,一場一場的故事人物,也一個一個把它折疊在畫面上。我的目標不是求物、人體的質感而是求綜合的連續感,…」4。而事實上林氏對立體派的興趣 在留歐的時期已可窺見,此點可從作於1924 年的《人體》引證。
戲劇人物都是以幾何部件組成。《宇宙鋒》中,林氏把長長的鬍子概括、簡 化成如鐮刀彎曲的形狀,充滿戲劇的動感,又帶詼諧之趣,極具象徵性的鬍 子,讓觀者一看二位角色便能認出《宇宙鋒》這個經典劇目。趙高的官服、 官帽又簡化成梯形、菱形,再以章紋為裝飾。趙豔的衣袖以三角形表示,鬚 髮刻意延長至足部,稍稍微彎,與趙高彎曲的鬍鬚互相映襯。不同幾何形狀 表現其個性、美感,發揮出平衡、穩定、對比、活動的功效,曲線、直線、 橫線交織,產生多變的視覺效果。《宇宙鋒》中,林風眠運用戲劇人物誇張的動作表現,巧妙地捕捉趙豔為了逃避被荒淫無道的秦二世胡亥納為妃子, 而裝瘋扮傻,扯父親趙高的鬍鬚的經典一幕,營造一個很有力度的、劍拔弩張的場景。
《關羽義釋曹操》中曹操的上半身軀以利落的直線和梯形組成,而袍服則以 一個大三角形組成,為了表現動姿,林風眠把左方和底部的直線改成弧線, 加那道顯眼的橢圓形腰帶,突出曹操向右方步行離開的動作,從而表達了赤壁之戰曹操慘敗,在華容道撤退時遇上早在埋伏的關羽,關羽為報答當年曹 操不殺之恩,所以最後放走了關羽。而關羽的服飾則以複雜和重疊的幾何圖形組成,表現重形的軍服,和魁梧的身型。林氏把人物分拆成幾何部件除了 受立體派把物件分離、重疊的手段的影響,也受到民間皮影戲的影響。為了 靈活地表現快速的皮影戲動作,皮影人物的形體從頭到腳都會分拆成十一個 部件,通常有頭顱、胸、腹、雙腿、雙臂、雙肘、雙手,基於投影在白布上 的關係,皮影人物的細節均需要加以簡化,例如臉部多以五分或七分面示人, 五官以簡單的線條表示。林風眠《宇宙鋒》、《關羽義釋曹操》都有加入五分、 七分面的元素,五官簡化成線條和簡單形狀,捕捉神韻,更會對皮影人物的特徵誇大,發展出具象徵性的造型。
圓形構圖 動勢迴環
戲劇人物中的幾何圖案多以銳利的直線、斜線構成,這些線條指向多角度, 形成緊湊的畫面節奏。林風眠繼而以把這些內容細節收納在一個大圓形的構 圖內,再而增加整個畫面的流動性。圓是至為原始的幾何形狀,它體現了三角形或矩形都沒法呈現的有機流動性。在傳統西方構圖理論的影響下,藝術家都企圖令觀者忘掉畫面的邊緣,避免觀者的視線被錮在角落,畫家都設法 把觀者的視線留在一個迴環中。林風眠的戲劇人物油畫都是留下大量空白的 背景,甚至藝術家簽名也揉合在人物中,可見全白的背景是林氏在創作上的 選擇,是畫面組成的重要元素,代表了戲曲舞台時空交織的特性。為打破白背景硬生生的邊緣,林氏選擇圓形為基本構圖。人物的互動都巧妙地佈置在 一大圓形中。人物與人物之間形成一個迴路,成功引導觀者視線繞行,產生流轉不息的動感。雖說是一道迴路,林風眠不但為畫作設計進處,同時提供 出處,讓觀眾飽覽全畫後,也能自然地離開迴路。
《宇宙鋒》中呈鐮刀形狀的鬍子成了畫面的焦點,觀者的視線沿著鬍子,轉 移趙豔的垂直的鬚髮,再往上移至五分面,及其高舉的左手,如此巧妙形成 一個迴環。《關羽義釋曹操》中的迴環從關羽的正面,順著左肩膀移至曹操 的臉,轉到右手肘,通過腰帶的紅色配飾往下移,順著曹操的袍服,回到關羽。
戲劇人物的色彩
林風眠的戲曲人物畫注重在形式上,色彩編排與幾何構圖相輔相成。《宇宙 鋒》、《關羽義釋曹操》中運用的顏色是色與線一起並存。《關羽義釋曹操》 以青色調為主,又含有豐富的小色調和色調層次,靛藍、苔蘚綠、寶石藍、 松綠、墨綠。林氏同時在統一的色調中加入覆蓋性與分離性強的顏色,如光 亮的桔黃、褐黃、黃綠的顏色線,使暗色裡有變化和反光。這種色與線一起 並存同見於《宇宙鋒》。
善於用互補的色彩,是林風眠繪畫的另一特色。林風眠曾說:「要用色響亮, 因為色彩是畫家的生命。」5 補色對比強烈,能造成張力和視覺衝擊,宜於 表現生命動態與戲劇性對抗。正如《關羽義釋曹操》中關羽的紅臉、曹操的白臉,《宇宙鋒》中趙豔彩藍色的裙子、趙高的褐黃色的袍服,皆成強烈對比,對立關係清晰可見,一明一暗,呈現當時千鈞一髮的片刻。
油畫珍罕
根據鄭重撰寫林風眠的文章,林風眠從負笈游學到離世,他的繪畫生涯為 80 年,其中油畫創作佔13 年。1938 年,林氏幾乎停止了油畫創作。6 直到1950-60 年代,因為賣畫給外國人而特意以油彩創作戲劇人物。
林風眠戲劇人物早於1948 年出現,以水墨創作,但色彩感覺還沒有表現出 來。直到以油畫創作戲曲人物,厚重的強烈對比色把戲曲的雍容華貴,以及誇張的戲場感呈現。而這經驗同時影響了水墨戲劇人物,足見戲曲人物油畫 對林風眠1950-60 年代的創作的影響。在調和中西的方針下,林氏對西方 現代藝術融會貫通,他的戲曲人物從東方出發,巧遇西方,又回到東方,有別於西方立體派拆解,也別於傳統民間藝術,創作出符合當代中國人藝術欣賞的表達方式,這正正是具「時代性」、「民族性」及「個人風格」的中國現代藝術。
1. 1929 年《中國繪畫新論》林風眠著
2. 1999 年,《林風眠傳》,鄭重著,東方出版社,上海,中國,第199 頁
3. 同上,第214 頁
4. 林風眠1951 年11 月17 日致學生潘其鎏的信
5. 1999 年,《林風眠傳》,鄭重著,東方出版社,上海,中國,第162 頁 6 同上,第162-16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