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 TEH-CHUN (ZHU DEQUN, FRANCE/CHINA, 1920-2014)
朱德群 (法國/中國, 1920-2014)

1978年2月10日

細節
朱德群
朱德群 (法國/中國, 1920-2014)
1978年2月10日
油彩 畫布
55 x 46 cm. (21 5/8 x 18 1/8 in.)
1978年作
款識 : 朱德群 CHU TEH-CHUN. (右下); le 10 fév. 1978 Pour mes très chers amis Lisa et Pierre à l'occasion de votre mariage Thérèse et moi vous présentons tous nos voeux avec notre profonde affection le 28 avril 1984 朱德群 CHU TEH-CHUN. (畫背)
來源
法國 Pierre及Elizabeth Gastaud 收藏
現由前藏者家屬收藏
歐洲 私人收藏
此作品已經日內瓦朱德群基金會鑑定

榮譽呈獻

Sylvia Cheung
Sylvia Cheung

拍品專文

「我畫作中的顏色和線條絕非偶然產生的。它們的出現,為的是要和諧地達到共同目標,就是讓光闇之舞重醒,喚起圖像和韻律。」—朱德群

「這正是為什麼我自1970年代起,就將所有的創作精力投注在每幅畫作上,賦予它們縱深維度。沒有了深度,畫作就毫無生命。」——朱德群

1955年,朱德群首次抵達法國,是中國第二代現代藝術家,亦是促使中西藝術碰撞、交流的先鋒。面對二十世紀中期百家爭鳴的藝壇,他沉實思考,積極創作,逐漸明白中國傳統山水畫、詩詞、道家哲思的寫意美學精神,和西方於二十世紀初提出的抽象理論,大有殊途同歸、異曲同工的論調。根深柢固的東方文化本質及久經琢磨的中西美學涵養,讓他由衷地在作品揮灑中國山水的詩意與靈性,融匯西方抽象繪畫內涵,高至「超乎象外,圜得其中」境界。《1978年2月10日》(拍品編號 301)的重要性在於展示了朱德群追求畫作的個性,是他在六十年代建立的抽象方向以後,在七十年代加入光線的應用,產生強烈劇場攝人感的代表作。這作品以朱紅色為主,閃爍著黃和亮橘;而兩個角落則以暗棕色為支撐,帶著力撼山河的氣勢。朱德群看過德.斯塔埃爾回顧展後這樣想:「我一直嚮往和憧憬的,不就是這種自然潑辣的作畫風格嗎?《1978年2月10日》正正展現了朱德群藝術中自由的活力、奔放的激情。朱德群遊歷歐洲讓他深刻獲得西方傳統油畫的啟發,其中極為重要的是光線的應用,這是朱氏抽象繪畫理論的一大重點。1955年,朱氏剛抵歐洲後遊歷西班牙馬德里參觀普拉多美術館收藏的哥雅作品及艾.葛雷歐故居。1965年至1975年間,朱德群間斷地遊歷了巴西和歐洲不同地方,其中1965年遊經瑞士阿爾卑斯山之屋脊伯朗峰、1969年參觀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舉行的「林布蘭誕辰三百年回顧展」和1972年在德國慕尼黑之旅都對朱德群七、八十年代的創作有深遠的影響。朱氏透過明亮的對比色來強調光的果效,搭配著迅捷而沉雄的筆勢,呈現閃電劈日的戲劇化呈現。朱德群曾說:「在我的畫面上,其色彩和線條從不是偶然的,它們相和諧地達到同一目的:激活光源,喚起形象和韻律」。可見,色彩、線條和光線是朱德群繪畫重要的手段,以達至「韻律」。光線是朱德群自七十年代研究的重點。文藝復興繪畫的光暗對比;印象派對變幻萬千的自然光的描寫;以至簡約主義藝術家丹.弗文自1960年代初用光管創作觸動人心的光雕塑,使無形的光成為主角,改變環境的氛圍。在時間和文化指涉的十字路口上,大師所擅長的明暗對照法 – 也就是從譬喻表述法掙脫、找到創作自由 – 已臻於化境,這過程見證了一個更鮮明的神秘奧義和心理淵深,成為一種極為有力的創作手段。《至誠》(拍品編號302)體現了一紙複雜的構圖;一道熾熱的鉻黃光,在暖棕和奔放紅色所形成的闇黑中閃爍著,被溫煦的小點和色塊所包覆。畫布上的顏彩充滿著節奏感,將這道永恆、雀躍光焰的脆弱演繹得完美無暇。還有,油彩之濃厚度和質感的抑揚頓挫,更為此藝品增加視覺的深度。朱德群2013年回顧展的圖錄中,法國藝評家皮耶.卡班就曾宣告:「朱氏的作品沒有起源、沒有結論,而是靠著它自己的宿命強度而存活著。」在這幅作品中,大師將他直覺而詩意的創作闡釋成一種寰宇的時間觀、以及深不可測的空間感。《至誠》中對於光的精妙處理,讓觀者想到了古代西方鑲嵌玻璃藝術的匠心巧思。鑲嵌玻璃是一種將各式彩色玻璃片熔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玻璃製品,能創作出闊幅的裝飾,自中古以來幾乎只用於教堂窗櫺點綴。這種處理,能讓日光透過彩色玻璃照入堂內,創造出流光溢彩的印象,令人眩目;而朱德群在此畫中透過油彩來模擬呈現鑲嵌玻璃的效果。就西方古典藝術傳統而言,繪品中所使用的鑲嵌玻璃技術和明暗對照法,會讓光的處理顯出超自然的特質,且帶有神性諭示。這種指涉,與古典中畫家欲達天人合一的作畫過程頗有共鳴。朱氏的風格將固態形體淬煉為乍逝若夢的體驗;隱於大自然中的無形力量和元素依然是他的靈感來源,而畫布上的光映為這些感受的靈氣,做了最動人見證。朱德群從西方古典藝術汲取靈感,在技巧和豐蘊上滋養他的創作,從而成就了一種富含東西文化基礎的獨到方式;而此畫為這過程提供了許多線索,讓我們能探圖索驥。1965年保羅.蓋醫生邀請朱德群參加他在法國上薩瓦 (Haute-Savoie) 地區舉辦的鄉村藝術節,藝術家在飛越阿爾卑斯山的過程中,第一次俯視大自然,對雪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遲至1985年以後朱德群才開始創作一系列的雪景作品,但早在1980年代的《無題》(拍品編號 303) 即嘗試以壓克力顏料呈現雪地風光。此畫有如一個開場白,細心地將大師之後所創作的著名雪景系列介紹給我們。優雅飄舞浮動的青綠色,以明晦多層次的淡彩煙嵐點綴著荒僻而冷冽的雪景,點點紅色和輕盈半透明白綴飾其中,給人雪花蜷飛的印象。此處的紙上水粉媒介,讓大師有完全的發揮空間,用水稀釋色彩,好創作出複雜的質感和層次,將幽微卻經過熟思的深度效果帶入構圖中。透過顏色配置來創造廣褒的風景和幽深效果,使景色延伸至紙本空間之外,朱德群可謂是藝壇泰斗。

更多來自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下午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