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 GUANZHONG (1919-2010)
WU GUANZHONG (1919-2010)
1 更多
美國私人收藏 (拍品 1261-1262)
吳冠中

美利堅大峽谷

細節
吳冠中
美利堅大峽谷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八九年作
123.3 x 170 cm. (48 ½ x 66 7/8 in.)
題識:美利堅大峽谷。吳冠中。GRAND CANYON 一九八九。
鈐印:八十年代、吳冠中印
來源
現藏家於1996年從香港一畫廊購入
出版
《吳冠中:一個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大英博物館出版社,倫敦,1992年3月,圖版21。
《吳冠中墨彩作品集》,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北京,2003年7月,第35頁。
展覽
倫敦,大英博物館,“吳冠中:一個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1992年3月。
更多詳情
同心願者無別離:紀念吳冠中誕辰一百週年專題
吳冠中,中國現代繪畫的一個標誌。他早年留學法國,返回中國後在漫長而崎嶇的藝路上行走攀登。在他的作品中,既有西方油畫中的色彩與構圖,亦有中國水墨傳統中的輕靈與變化,他是二十世紀藝壇中西合璧的一代先驅。
吳冠中1919年生於江蘇宜興,初中畢業後入讀工業學校電機科。及後他遇到正在國立藝專讀書的朱德群,1936年參觀藝專校園後吳冠中毅然轉校,進入藝專學習西畫及中國畫,那時潘天壽是他的老師。1946年,他考取公費留學繪畫第一名,赴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留學,並對高更、馬蒂斯和塞尚的作品產生極大興趣。中西截然不同的藝術經驗對年輕的畫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使他在中西之間不斷探索,最終走出一條“油畫中國化、國畫現代化”的個人特色之路。
1950年,吳冠中返回中國。然而彼時的政治環境與他的藝術追求相距甚遠。吳並不願意屈服於官方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人物畫創作風潮,於是轉而在風景畫中孤獨求索。他踏遍萬水千山,熱衷對景寫生,邊觀察邊速寫,在風景和山水創作中沉浸於祖國山河的壯美中。
文革到來後,吳冠中被迫走下講台,放下畫筆,但1980年代伊始,他又迅速出現在各種展覽和出版物中。1992年,大英博物館舉辦《吳冠中 ─ 一個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展,為該館破例首次舉辦在世華人藝術家的個展。而佳士得此次呈現的《美利堅大峽谷》(拍賣編號1262)即為當時參展作品。
吳冠中與香港有著不解之緣。1950年,他學成歸國,自法國馬賽登船,便是從香港下船,再借陸路回到大陸。其後數十年來,他多次返港,舉辦展覽和講座,留下許多描繪香港街景的作品。香港亦為他提供了通向國際藝壇的窗口。1988年香港藝術館開始購藏吳冠中作品,首件藏品為《樹根》。1980年代末至新世紀初,吳冠中與多家香港畫廊合作,舉辦數次新作展覽,本次拍賣呈現的《溪岸人家》與《老來慕奔流》(編號1263-1264)即為歐洲藏家於八十年代末購自香港畫展。從1991年的《吳冠中眼中的香港》到2002年香港藝術館《無涯惟智 ─ 吳冠中藝術里程》,吳冠中對在香港舉辦個人展覽一直抱有極大的熱情。為紀念吳冠中與香港的深厚情誼以及吳冠中誕辰百年,香港藝術館在其即將開幕的新館中設立吳冠中永久展廳,展出畫家及家屬捐贈的多批作品。本次拍賣的《尖沙咀》(編號1261)即是畫家與這座城市情誼的寫照,從中我們亦可看到吳冠中筆下喧囂的城市與靜謐的江南是多麼不同。
如今,吳冠中已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他的作品不斷出現在國際博物館和私人收藏中。回望在二十世紀的崎嶇中摸索走來的藝術人生,吳冠中將其形容為“風箏不斷線”。對於畫家來說,風箏迎風才能飛更高,而手中的線則表示不斷的根基和源頭。正是基於這種理念,吳冠中立足傳統,不斷探索,以一生的創作實踐了中國藝術的現代性。

拍品專文

“當一個人,無論用繪畫抑或攝影的方式,來面對廣袤的大峽谷或是綿延的萬里長城時,要在有限的空間中表現這種廣闊是無法做到的。我曾創作過幾個不同版本的大峽谷,本幅重在捕捉她的廣袤無垠。為了表現這一西方的世界名勝,我著意使用不受拘束的東方筆墨,這是一種嘗試,亦是挑戰。”─吳冠中,譯自《吳冠中:一個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
《美利堅大峽谷》是1992年大英博物館舉辦《吳冠中:一個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的參展作品。1989年,吳冠中赴美國舊金山參加於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個展開幕式,期間慕名遊覽舉世聞名之大峽谷,之後創作出這一巨幅作品。吳冠中一生僅創作三幅以大峽谷為題材之作品,本幅為其中尺幅最巨之作。吳冠中認為,(本幅)重在以不受拘束的東方筆墨捕捉大峽谷的廣袤無垠。
八十年代末及九十年代初是吳冠中藝術生涯極為重要的時刻。彼時,畫家在接踵的展覽和出版物中得到了國際藝術界的持續關注。他曾寫道:“七十而知天命之年,我似乎又找回自己的青春年華,狂妄,奔放,一味任性起來。”在《美利堅大峽谷》一作中,畫家所謂的“狂妄,奔放,任性”在一系列交錯的線條中得到了淋漓展現。作品中的線條時而輕柔流淌,時而奔放闖蕩,色調和厚度輾轉變化,將廣闊無垠的美國風景盡收紙面。吳冠中熟練掌握著兩種不同的行筆方法,一種來自於中國傳統中自由而有法度的線條,一種則來自後現代藝術中的大膽明快的筆觸,在兩種技巧下畫家盡情馳騁,創造出具個人藝術語言特色的巨作。畫面中另一獨有的特色是墨點的應用。在紙面上擴散的墨點成為線條的連接或終點。部分墨點看起來隨機,好似隨意點撒在畫面,而有些在是畫家有意放置,用以表現大峽谷中崎嶇的山體走勢。《美利堅大峽谷》一作超越了傳統水墨技法,成為吳冠中全面運用點線面創作的代表之作。《大峽谷》一作所呈現出的抽象,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感,吳冠中對美國大峽谷的認識和解讀,與美國哈德遜河派風景畫家托馬斯,莫蘭的《科羅拉多大峽谷》中的寫實主義的表現方法形成鮮明而有趣的對比。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